众说长江
专题报道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长江全面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2024/01/04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三年以来,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2024年的第一天,在长江润州段水域江面,三艘执法船正在巡查。当执法船行驶到定易洲锚地时,一艘货船上的渔网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他们随即对这艘货船展开了检查。执法人员一共搜出了十几张渔网,还有鱼竿、鱼叉。没收了所有渔具后,执法人员对船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将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开工建设 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2024/01/03

1月2日,由中国铁建铁四院总体设计的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简称“合武高铁”)全线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打开长江中游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快速通道,实现从武汉出发,1个半小时到合肥,3个小时到上海,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近日出版

2024/01/02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等合作的研究成果《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近日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为该书题写序言。本书由李国平教授、刘秉镰教授和冯奎研究员等牵头组织完成,40余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二十余家科研院所。全书系统研究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脉络,从区域空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探寻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全书共由总论篇、专题篇、地区篇、借鉴篇四篇共十八章构成。
沟通长江经济带的“新通道”

2023/12/28

27日,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这条铁路西起江西南昌,途经上饶、景德镇,东至安徽黄山,线路全长288公里,是杭州至南昌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摊开地图,昌景黄高铁与长江走向几乎平行,一条沟通长江经济带的“新通道”铺就而成。
长江经济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2023/12/27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日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一步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2019年启动,分为初步划定、优化调整、规划统筹三个阶段。在划定过程中,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域识别出来,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约49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3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唐古拉山—横断山、大别山、黄山等丘陵山地,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
皖苏两省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23/12/07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作协议》,皖苏两省在长江干流和滁河流域正式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两省协议本着“权责对等、双向补偿,协同保护、联防联治,多元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以皖苏两省跨界的长江干流乌江(左岸)和三兴村(右岸)断面、长江支流滁河陈浅断面水质考核情况为依据,以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为导向,以进一步改善长江干流和支流水质,稳定和提升断面水质为目标,实施补偿资金与水质改善相挂钩的双向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于次年清算拨付,将专项用于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沿线省市共建区域协调“样板间”

2023/12/05

在长江下游,江浙沪两省一市水上交界处,全国首个地跨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正在加速建设。从发展基础薄弱的省际边界,到一片欣欣向荣的开发热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现逆袭仅用了4年时间。这只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五省(市)共同推进长江上游水运高质量发展

2023/11/30

11月28日,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五省(市)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第三次交流会在遵义召开,来自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和贵州的航运相关部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上游五省(市)拥有933公里的长江岸线,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约2140公里,各类码头泊位1785个,散杂货年通过能力近3亿吨,旅客年通过能力1.3亿人,拥有内河运输船舶共6100余艘,1200余万载重吨,2022年完成内河货运量近2.9亿吨,在长江水系内河航运中具有重要地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央强调用好这一“主动力”

2023/11/29

热解读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创新力量潮涌澎湃。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全国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5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面对长江经济带这张宏阔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从长江上游重庆,到长江中游武汉、南昌,再到长江下游南京,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科技创新在每一次座谈会上都是焦点:“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底线

2023/11/21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即日起,本版推出“大江大河·关注长江高水平保护”系列报道,关注如何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