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
川渝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建 实施好23项年度重点任务
-
2023/06/15
-
记者近日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川渝将从4方面共同实施好23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在深入实施生态系统协同保护方面,川渝将加强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建立川渝高竹新区试点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机制;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共同实施长江上游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制定川渝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高质量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
鄂赣高院签署司法协作协议 长江江西段108种案件 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
-
2023/06/15
-
6月13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加强长江沿线涉海事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协议》,以进一步促进武汉海事法院与江西辖区内长江沿线各地方法院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完善长江沿线涉海事诉讼服务司法协作机制,优化长江经济带法治化营商环境。协议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受案范围规定,加强管辖告知和移送。长江江西段(主要包括长江干线、赣江水系、鄱阳湖区及九江、南昌、赣州、吉安等主要港口)水域内,发生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其他海事海商纠纷
-
国家高端智库调研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助力长江大保护
-
2023/06/13
-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研究”课题组,赴湖北武汉、宜昌调研。课题组考察了武汉市武九管廊建设、宜昌“两网”工程、宜昌地下管网价格机制改革等情况,并与武汉市地下管廊建设有关部门进行座谈,还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座谈,实地走访三峡坝区、三峡长江生物多样性中心等,了解三峡水电发展、长江大保护战略、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工作进展。
-
川渝两地将以“五水共治” 进一步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
2023/06/12
-
川渝两地山脉相连、水系同源,河流相通、生态相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6月8日,重庆召开第5号市级总河长令新闻发布会,会上,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市河长办副主任任丽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接下来川渝两地将用好幸福河湖建设这一重要平台和工作载体,以“五水共治”进一步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是水安全共保。建立对接工作机制,实时共享关键站点雨情、水情信息,加强跨界河流毗邻地区洪水趋势研判能力,加强联防联动和互调演练,形成川渝一体化水安全保障格局。二是水资源共济。协同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等建设,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和水源储备能力,加快构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保障重点跨界河湖基本生态流量。
-
川滇黔渝联合行动在宜宾启动 树牢上游意识 守好一江清水
-
2023/06/12
-
6月7日,在宜宾三江口,以“牢固树立上游意识 守护好一江清水”为主题的川滇黔渝联合行动启动。副省长田庆盈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川滇黔渝四省(市)共同签订“牢固树立上游意识 守护好一江清水”川滇黔渝联盟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四省(市)将围绕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化区域联动执法、联动处理应急事件、联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建立联动会商机制等内容展开合作,通过联合行动将有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建立起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执行协作、宣传配合、沟通保障等联合执法工作新机制。
-
南京、滁州、马鞍山、镇江、扬州五地市场监管“长江禁渔”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会议在南京召开
-
2023/06/07
-
日前,南京、滁州、马鞍山、镇江、扬州五地“长江禁渔”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会议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由滁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综合执法协作,并倡议发起。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明春,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大荣,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剑萍,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峰等出席会议。
-
长江流域现非法采砂新苗头:以清淤之名盗砂、“蚂蚁搬家”式偷砂
-
2023/06/07
-
记者沿支流走访时多次碰到运砂船,其采砂大都打着“清淤疏浚”“河道综合治理”的旗号。“有些船表面上看是疏浚工程船,证书齐全,但很有可能从事非法采砂活动,隐蔽性很强,增大了我们打击非法采砂的难度。”长江水利委员会砂管局督查处处长刘平刚介绍,这种清淤疏浚的工程船,行驶时如同普通船舶,升起采砂机具即可采砂。
-
长江经济带建设近10年,这些“超级工程”加速推进
-
2023/05/30
-
长江经济带的“超级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湖北省近日举行合肥到武汉高铁湖北段开工动员大会,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力争下半年开建。合武高铁开工后,沿江高铁仅剩宜昌至重庆段还没开工,目前,该段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上述“沿江高铁”就是沪渝蓉高速铁路,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沿江高铁分为上海至合肥、合肥至武汉、武汉至宜昌、宜昌至重庆、重庆至成都段。2020年12月20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由此推进沿江高铁建设。目前已开工三段,分别是武汉至宜昌段、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成渝中线。
-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长江禁渔,亮出“强基础”成绩单
-
2023/05/24
-
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两年多来,水域生态、上岸渔民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接下来如何更好保护长江生态、稳定上岸渔民生计?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探访长江岸线。烟波澹澹,水涨一篙。近日,鄱阳湖正式进入丰水期,最早的一批刀鲚已从长江洄游入湖,成群的鲤、鲫、鲇在水草间游弋。作为长江流域第一大淡水湖,这里即将陆续迎来各种鱼类繁殖生长的旺季。
-
全国首批野放长江江豚融入自然种群
-
2023/05/18
-
5月17日中午,在长江嘉鱼簰洲湾段,9头长江江豚被观测到。由此,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梅志刚判断:全国首次野化放归的2头长江江豚,极大可能已融入长江江豚自然种群。4月25日,长江干流洪湖老湾中夹上游水域附近,在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水生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两头约5岁的雄性长江江豚,穿着特制的监测“小背心”,跃入长江,回到母亲河的怀抱。此前,它们已在老湾故道接受了2年的野化训练。5月17日中午12时,拖曳式实时被动声学监测系统发出警报,9头长江江豚在巡逻船周围百米开外跳跃。据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4月28日,通过长江江豚身着的“小背心”发现,2头野化放归的长江江豚和1头野外长江江豚合群,形成“3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