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07

    来源: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长江经济带重点领域推进情况

(一)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新开工3个重点示范项目。据武汉市水务局消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近日新开工长江二桥段节点、青山湿地二期、长江碧道慢行系统改造3个重点示范项目,主体工程有望于2023年底前完成。今年年初,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关于加快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助力长江大保护案》列为大会议案。针对议案办理情况,牵头单位武汉市水务局16日联合相关单位召开新闻通气会。据介绍,截至目前,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16个重点示范项目中,已有6个项目完工,重点解决了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有效提升该市综合防洪能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涵盖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武汉市水务局河道堤防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随着议案办理工作不断推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在安全屏障、生态保护、滨江交通畅达等方面功能不断显现。在兼顾防洪安全、长江生态保护和人文历史的同时,当地因地制宜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岸线。其中,已完工的汉江汉阳江滩三期、江滩闸口改造、汉阳碧道、江北碧道、武昌八铺街江滩、洪山江滩项目,累计完成闸口改造42处,新增江滩长度10公里、面积138公顷,新增滨江碧道12公里。此外,杨泗港都市T台、南岸嘴节点工程有望于12月建成开放。据介绍,新近开工的长江二桥段节点工程,将持续填补百里廊道“空点”,弱化堤防与城市空间硬性阻隔,营造缓坡式堤防,增加人的可达性、参与感和舒适度。青山湿地二期生态修复工程,侧重展现青山工业魅力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打造有记忆点、可参与的生态滨江公园。长江碧道慢行系统改造,则将系统梳理两江四岸连通“断点”,全面贯通滨江慢行系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体验的慢行空间,提升城市品质。

长江江苏段江豚种群数量增加至近百头。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江苏站、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日前公布《2021年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江苏重要渔业水域水质状况总体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与2020年相比长江干流江苏段鱼类资源密度增加明显,指示性物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呈现良好恢复态势。江苏是中华鲟、长江江豚、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分布区。经观测考察,2021年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96头左右,集中分布于南京、镇江相关水域。值得一提的是,泰州至南通水域等部分历史分布空白区持续观测到长江江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江豚种群状况是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介绍,根据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反馈,长江江苏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长江江豚分布范围有扩大趋势,目击点位增加,考察队员在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南通等水域目击到江豚。二是长江江豚种群繁衍有壮大趋势,目击到“母子豚”较多。三是长江江苏段水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长江江豚适宜栖息的生态环境不断扩大。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江西水利云平台基本建成。近年来,江西水利部门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基本建成水利云平台,整合计算和存储资源,为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1690个节点的水利骨干网络。数字感知持续完善,建设水库自动测报站9800处,自动测报覆盖率达92%,建设水文(流量)站251处、水位站1326处、雨量站4322处(雨量站网密度达38.6km2/站)、视频监控站4400处,基本实现水位、流量、降雨量等要素自动监测。数字整合持续深入,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一数一源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初步实现水利数据共建共享。今年调度36座水库为下游补水27.3亿立方米。在水库群联合调度方面,开展赣江流域梯级水库联合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做到水资源精细化调配。面对今年罕见大旱,816日以来,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实施鄱阳湖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调度36座大中型水库为下游补水27.3亿立方米,保障沿河两岸及湖区950万人、650万亩农田用水需求。特别是精细调度万安、峡江、龙头山等赣江梯级水库,有力保障了赣江沿线尤其是南昌城区供水安全。已构建峡江水利枢纽三维模型。今年6月,江西省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智能畅通的智慧水利体系,建设数字孪生流域。目前,数字孪生峡江水利枢纽构建了枢纽库区范围710平方公里数据底板,建立了枢纽库区地形地貌、水下地形、大坝等三维模型,定制了洪水预报模型、工程安全分析模型,实现工程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虚实交互。开发定制了数字孪生乐安河多要素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城市雨洪模型,对40场次较大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建成集总式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一二维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初步具备乐安河流域预演能力。

花湖机场开启首条全货运航线。1127日凌晨,顺丰航空一架全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一降一起,标志着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首条全货运航线正式开启。全国最大的转运中心明年投用。机场两条平行跑道偏北方向,首期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已基本建成。转运中心在货运枢纽机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既是地标,又是核心。该中心由顺丰集团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包括分拣、仓储、冷运、国际货站等综合功能,处理能力可达每小时50万件,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航空物流转运中心。其中,设备调试还需一年左右时间,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用。目前,与机场相关的空港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均稳步推进。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周边交通快速便捷,是货运枢纽机场的重要支撑。湖北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已通车,连接鄂州、黄石的二期工程开始动工;将黄冈与机场联通的燕矶长江大桥加紧施工中;跨越黄冈、鄂州、黄石三地的沿江省道S203已经贯通。机场高铁联络线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创建项目,而武鄂市域(郊)铁路也在酝酿谋划中。鄂州市发改委副主任介绍,未来花湖机场将和天河机场实现轨道交通连通,线路全长约70公里,估算总投资300亿元。鄂东临空经济布局全面提速。1122日,蘑菇车联“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项目落户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金额约11.14亿元。这一项目是围绕机场货运枢纽功能量身定制的。项目建设有利于引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等上下游企业。3天后,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一期5栋建筑竣工。该基地将有利于产业升级,带动鄂州区域经济与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与花湖机场毗邻的黄石、黄冈,同样加快布局临空经济,拥抱“空港时代”。黄石新港正推进三期建设,总投资18亿元。随着花湖机场货运航线启航,这座城市将逐步呈现“公铁水空”四港联动。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核心区已经启动,将依托空港加快构筑跨境电商平台。黄冈主攻商贸流通、临空制造和综合服务业三大方向,一批重大项目已陆续上马。迈向“全球供应链枢纽”。“航空货运枢纽+龙头航空物流企业”,是花湖机场建设和运营参照采用的国际主导模式。自机场717日投运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集调度并专项研究,确立了“将花湖机场建成国际一流货运枢纽”的目标。目前,顺丰集团旗下顺丰航空拥有超90架全货机(含10余架外包运力),占国内全货机总量的三成以上,已搭建起“覆盖全国、辐射亚洲、延伸欧美”的航线网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当前各方力争2023年底实现双跑道独立运行、每小时容量45架次往返,是满足机场夜间高峰“群起群降”、真正实现“枢纽”功能的关键。为此,湖北省、鄂州市正联手顺丰集团,在政策、模式和制度等方面发力创新,如争取航空货运补贴,支持临空经济区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加快花湖机场第五航权申报等,打造特殊政策先行区、外贸模式创新示范区和制度建设试验区,尽快从“综合货运枢纽”迈向“全球供应链枢纽”。与之同步,顺丰航空将逐步规划调整空运网络布局,打造以鄂州为中心,以北京、深圳、杭州、成都为区域枢纽的“轴辐式”航空网络,进一步扩大时效服务的覆盖区域。

(三)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安徽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合计为622万吨/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徽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不断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合肥、马鞍山、铜陵三市进入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是提升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所谓“无废城市”是指把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不是字面上“没有固体废物”的意思,其远景目标是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今年,安徽省合肥、马鞍山、铜陵三市进入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三市将紧扣自身实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合肥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先锋、产业创新先锋、巢湖“最好名片”三大优势,马鞍山和铜陵则因地制宜围绕钢铁、有色、化工等本地重点产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无废集团”、“无废园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省生态环境厅表示,2023年将推动芜湖、滁州、宣城、阜阳、安庆5个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5年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安徽省拥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75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26家。安徽省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能力已远大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截至202210月底,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合计为622万吨/年,较“十二五”末增加约310万吨/年。目前,安徽省拥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75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26家,已基本形成了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利用处置各一半,处置类废物不出省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格局。此外,安徽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共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432起、罚款3994.24万元,移交公安机关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107件。今年1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打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行动,会同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对其中的10起案件实施省级挂牌督办。

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光伏项目并网。1125日,位于十堰市张湾区的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铺设光伏板18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总装机容量22兆瓦,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传统的屋顶光伏是在屋顶加装光伏板,存在重复建设、造价较高等问题,对房屋承重能力也有要求;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是用光伏组件直接代替彩钢瓦,“相当于能发电的屋顶”。该项目投资1.15亿元,总承包单位是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据介绍,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可直接节约屋顶建设成本近2000万元,项目发电后可享受电价折扣,预计25年合计约3300万元,还可减少彩钢瓦屋顶后期维护、更换费用约1000余万元,总计约6000万元。此外,光伏项目将增加碳排放指标,助力园区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示范项目。据测算,该项目25年可发清洁电力52320万度,节约标煤160320吨,减排二氧化碳438480吨,节约净水633130吨。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占地1027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入驻园区的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通用铸锻分公司、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刃量具分公司、模冲公司模具分公司、东风科尔标准件公司。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部核心文旅新IP“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在宜都开工。1124日,“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在宜都破土动工。该项目填补湖北大型文旅演艺空白,将叫响“游三峡大坝、赏三峡千古情”宜昌旅游新名片,建成中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部核心文化旅游新IP。该项目是宜昌打造长江旅游带、清江旅游带的核心支撑项目,地处宜都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交投宜都鲟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内,规划占地面积约140亩,由宜都与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交投宜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该项目设有“三峡千古情”主剧场、夜游艺术街区、灯光秀场、演艺剧场等数十个各类演艺剧场,将深入挖掘巴楚文化、三峡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建设极具特色和底蕴的永久性旅游目的地,串起三峡大坝、张家界等名胜景区。该项目计划于20245月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