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09

    来源: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2022年1月】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政策解读

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十四五”时期是武汉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湖北“一主引领”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打造“五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武汉跨越2万亿GDP发展阶段,推进“疫后重振”,全力推进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的重要五年。为落实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五”新战略、新要求,推进实施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撑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批复了《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规划》重点按照“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落实“五个中心”建设的空间需求,至202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38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200平方公里。

“两江四岸+4个副中心”打造主中心。“十四五”期间,武汉主城将着力优化主城人口规模、高端要素、先进功能,挖掘主城人文价值,提升空间品质,培育多元创新空间。加强打造“两江四岸”中央活动区,以汉口沿江、汉正街、武昌滨江为核心,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为核心,推进古城新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文化魅力;推进建设白沙、谌家矶、汉阳滨江片。特色化发展四个主城副中心,推进杨春湖、鲁巷、南湖、汉江湾分别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主城形成“一廊两心”魅力生态区,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进一步提升东湖绿心,加强天兴洲绿心的生态管控与适度游憩功能发展。

“四副”打造100-200万人“大城市”。加快建设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提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临空经济、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每个副城按照100-200万人的标准配置各类设施,重点以轨道交通、快速路的复合交通走廊为主要轴向,带动新城中心、工业倍增园区、物流园区(中心)、地铁小镇、新城公园等功能空间单元的综合发展。光谷副城:做强科技创新功能,发挥东湖实验室等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建设光谷中心城、东湖科学城,构建光谷科创大走廊、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等,辐射带动江夏和鄂州、黄石、咸宁等地区发展。车谷副城:做强先进制造功能,发挥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建设车谷中心区、军山、纱帽、常福等区域建设,构建沿318国道和汉洪公路空间拓展轴,辐射带动蔡甸和仙桃、天门、潜江及洪湖等地区发展。临空经济区副城:做强网络安全、临空经济等功能,发挥天河机场及国家网络安全基地等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武汉航空城、吴家山、走马岭等区域建设,构建沿汉十高速和沿107国道空间发展轴,辐射带动孝感、随州等地区发展。长江新区副城:做强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功能,发挥阳逻国际港、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武湖、阳逻等区域建设,构建沿长江经济带和汉施公路的空间发展轴,辐射带动黄陂、新洲和黄冈等地区纵深发展。

新建3座高铁站。武汉将加密武汉铁路枢纽对外联系网络,提升铁路通道能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十二个方向的全国高铁网络中心。在现状京广高铁、合武-汉宜客运专线四个方向基础上,扩大高铁辐射圈层,重点建设武西高铁武汉直通线、沿江高铁、京九高铁、武福高铁等骨干高铁线路。按照“高铁4.0”理念,贯彻高标准站城一体的要求,新建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3座高铁站。实施武汉站改造提升。启动铁路货运外绕线研究,构建城市圈货运铁路环线,实现铁路货车不穿城,实现1小时直达武汉城市圈、2小时直达长江中游城市群、4小时直达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级城市群。

建成“轨道上的武汉”。“加密中心、优化外围”,加快实施第四期轨道线网建设,启动第五期报批及建设工作,建成5号线、12号线、16号线等轨道线路,开工建设13号线、17号线、20号线等轨道线路。推动武汉至鄂州、孝感等方向的市域(郊)铁路建设。实施汉正街、光谷等区域新型中运量公交系统,弥补轨道交通薄弱区域。2025年形成约700公里的轨道网,建成“轨道上的武汉”。

发展铁水、公铁、空铁联运以及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业态。形成天河机场“空铁公”、阳逻国际港西港区集装箱“水铁公”多式联运枢纽,推动天河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重点推进沿江高铁进机场,建设集航空、高铁于一体的世界级空铁枢纽;建成天河机场三跑道,开展第四跑道、第二航站区建设前期研究工作,组建基地航空公司,建设机场与天河高铁站捷运系统,建成机场第三进出通道,实施机场至武汉站的轨道快线;加强与花湖机场的合作,构建直达花湖机场的快速通道,实施新港高速、平江大道等通道,建设新港江北铁路,整体提升武汉交通枢纽、空铁、公空联运能力。同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以阳逻港为核心,联动上下游港区,打造中部地区枢纽港,高标准建设长江航道工程,积极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口岸功能;推进阳逻港集装箱5期、6期工程,重点建设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吴家山集装箱铁水联运,谋划启动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三期工程,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江海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现代物流业,铁水联运量突破100万标箱,近洋(海)直达航线6条。

建设8座过长江通道。重点建设二七、白沙公铁桥、堤角、光谷、双柳、簰洲湾、青菱、金口等8座过长江通道和江汉七桥、江汉八桥、江汉九桥、江汉十桥、多福路慢行桥等5座过汉江通道,建成两湖隧道,谋划实施南湖通道、横一通道等地下大通道建设。

落实生态文明,建立高水平的资源保护体系。以“塑网络、促修复”为核心,着重完善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利用的体系,重点实施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长江大保护、蓝绿网络、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等4大行动计划,策划了生态框架巩固、耕地资源保护、江滩公园建设、郊野公园建设、重点矿山修复等15个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