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重庆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范围为长江干流重庆段及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共涉及万州、江津、忠县等26个区县,治理任务面积2214公顷、废弃露天矿山图斑914个。自2019年启动以来,重庆市按照保障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用好法律手段和市场化方式,于2021年底全面完成修复任务,抚平大地“伤疤”。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过去一年来,重庆市还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2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5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6天,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长江江苏段自然岸线比例提升至73.2%。长江在江苏境内蜿蜒432.5公里,流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约1169公里,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过往,长江江苏段岸线被大量企业、码头占据,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引导下,江苏沿江各市加大长江岸线整治清理力度,自然岸线占比大幅提升。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4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通过持续开展沿江特色示范段建设,长江两岸新增造林6300亩。2022年江苏将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治理等,着力解决“重化围江”等问题,深化“美丽岸线”建设,巩固扩大岸线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严防长江非法捕捞反弹。同时,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江苏4万多名长江退捕渔民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均实现转产就业,做到应转尽转。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滇中引水工程鲁地拉配套一期工程通水。1月26日,滇中引水大理白族自治州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为宾川县以水果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源保障。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是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实施滇中引水工程大理州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工程,是减轻洱海向宾川、祥云供水压力,解决祥云县建设大理州产业经济中心的城镇生活、工业及宾川县高效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的重要途径。2019年11月,滇中引水工程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一期工程启动实施。工程从鲁地拉电站库区取水,输水管线经永胜县片角镇和宾川县力角、金牛、大营三镇后,到达老青山引洱入宾隧洞出口。输水线路全长96.84km,设计取水流量5.0m³/s,设计年供水量11356万m³,灌溉面积为8.7万亩,概算总投资17.704亿元。先期实施的大银甸水库至老青山引洱入宾隧洞出口段于2020年5月建成通水,2021年3月开工建设的金沙江至大银甸水库段,按期与大银甸水库至老青山引洱入宾隧洞出口段连接,实现全线通水。工程通水后,宾川县将初步形成金沙江提水、洱海弃水、本区蓄水的供调格局,进一步筑牢了水源、水网、高效节水“三水”基础,完善水系连通,全县水资源供水能力、人均水资源量将从目前的1.73亿立方米、467立方米增加到“十四五”末的3.2亿立方米、871立方米。
重庆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实现全线通车。大桥位于江津区白沙镇,东接白沙工业园、G93渝泸高速,西联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合璧津—港桥工业园区快速干道白沙连接线,是连通江津区津北和津西片区的重要过江通道。白沙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线路全长3160米,其中,桥梁全长1300米,主桥为主跨590米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悬索桥,桥宽为34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作为重庆市重点民生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新建的重点过江通道,大桥建成通车,缩短了长江两岸物资运输的距离,大幅减少运输成本。白沙工业园作为重庆江津共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一区两带三组团”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泸州、永川的空间距离一直制约着三地推动高质量融合发展。大桥通车后,从江津白沙工业园去对岸车程时间缩至10分钟以内。江津长江南岸可连接渝泸高速,西北岸可连接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和合璧津高速,连通合江、纳溪等四川东南部,习水、仁怀等黔北区域交通网络。
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联调联试。1月23日,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简称“黄黄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标志着该条线路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黄黄高铁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线路从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引出,向东南经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于黄梅东站接入安九铁路。沿途设黄冈东站、浠水南站、蕲春南站、武穴北站、黄梅东站共5座车站,其中浠水南站、蕲春南站、武穴北站为新建车站。黄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126.8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黄黄高速铁路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黄黄铁路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重大铁路项目,是我国“八纵八横”主通道京港(台)高速通道和京九高铁、武杭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南北纵向串联京津冀地区、中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等国家级或区域城市群,东西向连接了长三角、皖江城市带、成渝城市群等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对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布局、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水路货运量达4.15亿吨,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位。2021年,湖北省港航海事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50亿元,整合港口资产近550亿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00万吨,累计达4.15亿吨;全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4.88亿吨、284.37万标箱,同比增长28.58%、23.66%。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分别完成4.76亿吨、3438.80亿吨公里、6.40万标箱,同比增长22.14%、28.38%、29%,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服务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方面,2021年湖北省港航海事系统通过“云上多联”实现了交易货物42.28万吨,累计订单交易额222.37亿元;累计完成汉江电子航道图576公里;全面完成1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装置改造220艘;完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235艘,港口岸电覆盖泊位数357个,累计使用岸电706万度,同比增长91%。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 1号”建造完工;全国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交发天龙”下水营运;全国内河最先进、装载量最大的江海直达敞口集装箱船“汉海5号”成功首航。2022年,全省港航海事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确保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加快推进汉江提等升级,补齐水运短板,加快打造交通强国示范项目。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体系,在航道、港口、船舶、水上服务区、品牌航线等领域打造“五个一”绿色示范工程。
(三)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宜宾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商。而四川时代是宁德时代在三江新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近年来宜宾引入的单体投资项目最大的企业项目。2019年12月,宁德时代投资100亿元,开启了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项目一、二期项目建设;2020年12月,公告投资100亿元扩建宜宾动力电池项目;2021年2月,公告投资120亿元建设五、六期项目;2021年12月28日,宜宾三江新区管委会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四川时代七至十期项目投资协议》,拟投资不超过240亿元在三江新区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项目。合作项目规模从最初的2期,投资100亿,增至10期,而合作项目范围也从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扩展至西部研发、销售、人才培养中心等多个领域。随着宁德时代的入驻,动力电池产业链配套企业接连跟进落户宜宾。以三江新区汽车产业园为核心,宜宾已落地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等4家整车企业和几十家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凯翼新能源汽车、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公司生产的智轨电车,均采用宁德时代的锂电池,已形成“内有完善产业链、外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带动锂电池原料、电池材料、锂电池、应用产品和锂电池回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宜宾市落地投产动力电池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约417亿元,已签约在建动力电池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约645亿元。宁德时代希望助力四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并带动宜宾等地跨区域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宁德时代将继续积极引入优质创新研发资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与全球市场网络,为四川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最大力量。近期,宜宾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勾勒出新蓝图、明确了新路径。2022年,宜宾要建成四川时代3、5期和时代吉利1期等项目,加快四川时代7—10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时代吉利2期项目落地,高质量办好首届世界动力电池发展大会;紧盯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引进落地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核心配套项目10个以上,着力构建动力电池“1+6”产业生态圈,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动力电池之都”。
宁德时代于宜宾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1月25日,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对外投资,投资企业为宜宾三江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比例为100%。宜宾三江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24日,注册资本为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等。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为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锂离子电池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该公司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该公司有2家对外投资企业,为宜宾三江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宾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第一。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长江中游黄石新港‘打造一体化铁路港前站、服务港产协调发展’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创建并获国家正式命名,成为国家第二批命名20个项目之一。至此,湖北已有武汉阳逻港、黄石新港、鄂州三江港、宜昌白洋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等五个项目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一。多式联运,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输物流成本。2017年,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3年多来,完成项目投资15.62亿元,港口物流园、铁路港前站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投入使用,形成集装箱铁水联运、散改集联运、车船直取联运3种联运模式,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相继开通了至成都、重庆等地班列,海进江至川渝地区,平时时耗由15天降至9.5天,累计完成联运量1930.7万吨。2021年10月,黄石新港携手舟山港开通黄石—舟山江海联运暨水铁联运全国首制服务长江中游江海直达航线,开启了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1年,该港全年铁水联运集装箱完成12184标箱,较2018年翻了近5倍。去年9月底,交通运输部专家验收组深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等现场,认为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推进港、产、城、园等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其经验具有借鉴意义。目前,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工作正在进行,省交通运输厅已申报了武汉、襄阳、宜昌、荆州、鄂州等地的5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