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7版专版报道“第二届长江经济带发展30人论坛暨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新书发布会”。2019年3月23日,武汉大学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暨长江经济带研究新书发布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南通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庆工商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沿长江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改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实践》《长江技术经济》《宏观质量研究》等媒体嘉宾代表50余人参会,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我院吴传清教授《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8)》两本新书的推介发布会。

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泉主持,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院长胡艳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文传浩教授、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杨仁发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命题与重点任务、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对策。成教授指出,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术界应重点关注如何协同建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模式,如何协同创新培育新动能,如何形成协同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新路径,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构的理论研究。推进长江经济带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政府应重点围绕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形成全流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抓落实。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杨仁发教授在《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演变特征及基本策略》的报告中强调,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同志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的重要篇章。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城市发展也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从数量型、速度型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行合理测算和评价。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文传浩教授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庆战略与思考》的报告中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路径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重庆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推进路径。三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巩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多个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支撑的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围绕产业合作、生态补偿、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跨省市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也在积极建构,共同助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但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一样,长江经济带发展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从长江经济带来看,长江上中下游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而长江上游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和关键区域,人口约占全流域的1/3,但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长江下游地区的49%和51%左右,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矛盾。文教授指出,重庆既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内陆经济开放高地,更是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市应加快实现“两点”、“两地”、“两高”要求。文教授介绍,“两点”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两地”即“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高”即“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着眼全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就更加需要重庆在实现“两点”、“两地”、“两高”要求基础上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

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院长、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安徽大学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教授在《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创新高地》的报告中对实现区域协同创新,打造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创新高地,整体参与全球竞争的背景和对策进行详细阐述。胡教授介绍,长三角九市在2018年6月1日发布《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进入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拥有上海松江、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同样拥有长沙和南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市已然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增长极。放眼全球,如果“中三角”能够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对接G60科创走廊与长三角城市群联手合作,打造长江中下游创新链,贯通长江中下游创新带,进而形成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创新高地,则可堪与世界争锋。

新书发布会侧重推介我院吴传清教授团队2018年出版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两部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新书。
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对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其实践进展进行系统评述研究的著作,是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改革开放40周年•大国议题丛书”之一。围绕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重点任务,该书共包括十章内容,其中第一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演进脉络》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演变;第二章《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详细介绍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格局、城镇化战略格局、农业战略格局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第三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试验示范试点建设》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试验示范试点建设;第五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考察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发展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第六章《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第七章《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第八章《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发展》聚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第九章《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着重关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推进;第十章《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新格局》则深入探讨长江经济带全面开放格局的构建。该书融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和史料性于一体,全面系统评述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历史和现状,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研究性等特点。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8)》一书基于官方统计数据和调研材料,综合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侧重从产业维度探讨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问题。该书包括总报告篇、工业发展报告篇、服务业发展报告篇、其他专题报告篇,共收录十七篇报告。总报告篇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报告,侧重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发展政策环境、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加快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工业发展报告篇重点从竞争力、创新驱动、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绿色转型、全要素生产率等领域探讨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服务业发展报告篇则主要评估长江经济带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细分行业发展。其他报告篇主要涉及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特大城市经济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化工围江”治理、产业转移承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等年度热点话题。该书拓展深化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专题化研究、学术性探讨、资料性集成等特点。
3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以“第二届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暨长江经济带研究新书发布会举行”为题,对会议活动进行报道。本次《中国社会科学报》以专版形式对会议活动进行深度报道。(通讯员:邓明亮;审核:吴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