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于2019年4月25日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对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工作部署。按照《通知》精神及自然资源部领导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要求,于2019年4月底启动了云南省金沙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赤水河两岸各1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摸底核查工作。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流经丽江市境内615千米,流经玉龙、古城、宁蒗、永胜、华坪四县一区。丽江市按照《通知》精神于2019年4月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启动了丽江市金沙江干流两岸各1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摸底核查工作。
经逐一实地核查,自然资源部共确定丽江市纳入生态修复方案废弃矿山103个矿山220个图斑,总面积410.23公顷,需要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修复治理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丽江市于2019年7月全面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2年时间过去了,生态修复效果如何?
9月2日,在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带领下,记者走访了位于玉龙县拉市镇,古城区七河镇、金安镇的部分生态修复点。目前各个生态修复点经过危岩清理、客土回填、场地平整、植被恢复、播撒草种等方式的治理,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
国家投入和地方主动作为齐推进
金沙江流经丽江市615千米,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根据自然资源部遥感调查数据,丽江市首批生态修复涉及金沙江丽江流域干流沿岸各10千米范围内的103个废弃露天矿山220个图斑约410.23公顷。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工作经费5437.70万元(中央补助3850.38万元、省级补助1587.32万元)。
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作,市、县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迅速行动,成立了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同时,组织开展实地核查,以自然修复、绿化修复、工程治理三种修复方式制订“一矿一策”实施方案,以县为单元对拟进行生态修复矿山逐一编制了生态修复建议书,明确目标任务、基本原则、进度安排和具体要求。
结合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实际情况,经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调整和变更,最终确定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际需修复108个废弃露天矿山、231个图斑、约457.5144公顷的生态修复目标。
在实地摸底核查和仔细梳理甄别区内主要生态问题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聚焦金沙江丽江段两岸各1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特点和条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利用等规划有机衔接,合理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因地制宜、因矿施策,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有关工作。通过参建单位各方共同努力,共完成了108座矿山、231个图斑的治理,修复面积达457.5144公顷(6862.72亩),超额完成了首批年内修复目标。
据介绍,按照省自然资源厅项目验收要求和部署,分别于2021年2月、3月完成并通过了县、市、省三级验收。省厅核验工作组于2021年3月26日至29日对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进行省级核验,省级核验工作组共实地抽查60个图斑,占全市任务图斑数25.97%。
省级核验工作组对各抽查图斑修复成效开展了实地核查,内业查阅了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市县两级验收和整改有关台账资料,设计、施工、监理有关档案材料,图斑实施治理前后影像对比材料。工作组对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省级验收组研究,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验收。
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作,市、县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迅速行动,成立了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同时,组织开展实地核查,以自然修复、绿化修复、工程治理三种修复方式制订“一矿一策”实施方案,以县为单元对拟进行生态修复矿山逐一编制了生态修复建议书,明确目标任务、基本原则、进度安排和具体要求。
“通过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满足了当地群众需求。目前长江经济带(丽江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初步显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张茂盛对生态修复效果作了介绍。
筑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意识
丽江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按照保障安全、恢复生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了长江经济带(丽江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保护好丽江的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丽江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消除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区内群众生态财产安全、恢复山体原貌、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植被覆盖水平、修复损毁土地,改善区内废弃露天矿山视觉污染等方面取得比较显著的生态效益,有效改善长江上游丽江市段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境内干流支流及沿岸地带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升。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消除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采场及周边地段生态环境,提高了矿区植被覆盖,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生态修复效果初步显现。”在玉龙县拉市镇海南片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点上玉龙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昶边走边介绍生态修复的情况。
据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巩固好首批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果,确保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实施2021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项目。
丽江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开展云南省涉青藏高原东南缘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