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3

    来源: 九江新闻网

江西九江:守护“一江清水”,为了长江江豚的微笑

清晨,护渔队的队员们开着快艇在鄱阳湖上巡护,湖面不时出现的长江江豚,时而跃出水面露出“微笑”,时而潜到水里畅快嬉戏,看到长江江豚安然无恙,湖面没有捕捞渔船和电鱼设备,巡护队员们才放心离开……这就是九江保护江豚众多镜头中的一个。

自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长江江豚非正常死亡”问题以来,九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问题整改,目前长江(江西段)江豚非正常死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江豚数量明显上升。非正常死亡头数从2018年的32头减少到今年上半年零非正常死亡;鄱阳湖流域江豚观测数量从2017年的457头左右增加到2000余头次。长江江豚“微笑天使”频现,数量增加,见证了近几年来九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取得的显著成绩,见证了长江九江段生态环境发生的转折性历史巨变,见证了九江在“一江清水向东流”做出的不懈努力。

 

推进全时空管护 微笑天使频频现身

“近几年,鄱阳湖里长江江豚频频出现,我们在巡护中看到长江江豚出现,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支部委员詹定鹂向记者展示着他手机里拍的许多长江江豚频频现身的画面和照片,这从一个侧面证明长江大保护战略启动以来,长江水生态有向好趋势。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九江市坚持“禁”与“放”相结合,推进全时空管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大力开展非法电捕鱼生态破坏“亮剑”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执法2095次,查获非法捕捞船19艘,查获电捕鱼案件30起,取缔违禁渔具545件,行政处罚101起,刑事处罚案件8起。

近年来,九江市围绕“天蓝、水清、地绿、岸美”要求,着力改善水生态稳定。全市14个县(市、区)成立护鱼队,拥有在岗护鱼员348人。其中,位于鄱阳湖重点水域的都昌县有护鱼员149人,建立了“网格长+网格监督员+网格员”的网格化巡护机制。湖口县早在2017年就组建了一直专业的江豚协巡队,现有队员16人,每周巡护五天,每天巡护里程数为40公里。截至到20218月底,年均巡护452航次,共计航行约5万公里,观察记录江豚约2000头次。

今年九江市开展了非法电捕鱼生态破坏问题大排查整治行动和“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长江、鄱阳湖水域非法捕捞行为。

今年全市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财政安排资金530万,截至8月底,九江市已放流四大家鱼、胭脂鱼、翘嘴鲌等苗种近2.5亿尾。随着长江和鄱阳湖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开展,将会极大促进九江市渔业资源恢复和水生生物食饵环境改善,对长江江豚的数量恢复起着重大作用。

 

实施“全方位”治水 恢复江豚自然栖息生境

为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依水而兴的九江同步打响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水战”:沿江而建的‘散乱污’企业,该搬的搬,该关的关;危化品码头、集装箱码头,该退的全部退出;沿江搭建的违建全部拆除。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湖泊,鄱阳湖的水质直接关系着长江的水质。2020年,九江市与三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中心城区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新建改建管网140公里,龙开河、琵琶湖、十里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排放标准;打造“五化园区”(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全市16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B及以上排放标准。

九江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经过治理,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改善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是鄱阳湖唯一一个达到Ⅲ类的湖区,总磷平均浓度为0.05mgL,同比改善21.9%;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62.5%,同比改善50个百分点,高于鄱阳湖全湖区21.3个百分点,全市水环境总体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鄱阳湖水质的改善,有力保障了长江水质稳定向好,为长江江豚栖息生境的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九江市还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河湖及主要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九江市聘请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对全市1012各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系统溯源分析,按照应溯尽溯、测溯结合、溯污为主的原则建立并形成排污口溯源档案,分析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划分排污口类别,确定监管职责和重点管制清单。

“当时我们采用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开展监测,由排污口追溯到污染源,最后基本查清废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在排、排什么’,形成排污口溯源档案。”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李力介绍。

今年3月,九江市要求各县(市、区)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入河(湖)排污口整治要求、责任主体和监管单位,细化“一口一策”台账,分类推进长江及主要河湖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有效管控长江及主要河湖入河排污量,逐步改善入河排污口水质。

启动全周期保障 打造江豚科研保护基地

滨江临湖的湖口县,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该县积极做好江豚、鱼类种质资源地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国家级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示范区,让美丽江湖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

今年7月初,在湖口县南北港水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多波束水下探测技术,对该水域湖底地形地貌进行测绘,看南北港能不能作为江豚就地保护的栖息地。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项目,是湖口县委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精神,结合湖口“山江湖”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底蕴这一优势,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位打造出的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目的是盘活自然生态资源、提升教育文化旅游价值,实现生态产业,从而有效地将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

项目规划2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200亩,岛屿4000亩,水域2.3万亩,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目前主要是开展了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淡水鱼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特色农业林业育种基地、生态康养基地等“五个基地”的建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团队通过多次科学考察,并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研究同意,正着手把南北港打造成鄱阳湖区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天然湖泊方式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已核准入库的有三个项目:长江流域区域性的水生生物监测站(九江站),规划投资1820万元;江西九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规划投资5000万元;省部共建长江江豚保护中心,规划投资8000万元,三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江江豚保护、科研、繁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基地。

如今,乘船穿行在鄱阳湖中,时而能看到长江江豚带着幼仔觅食嬉戏的画面。但是,要长久留住长江江豚天使般的微笑,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