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之口,吞吐天下。东海之滨长江口,是万里长江与浩瀚东海交汇的壮阔舞台,更是中国水运联通世界的战略门户。9月24日,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巨型多汊河口航道韧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以春潮拍岸之势,开启了世界一流河口航道建设的新篇章。
这条承载国家水运“主动脉”功能的“黄金水道”,正经历着从传统“维护保通”向“主动防灾、智慧适应、快速恢复”的韧性模式转型升级,长江口航道将以科技之力守护航运命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金水道”通天下 韧性基石稳四方
长江口航道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守护着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交汇的“命门”。这里千帆竞发、万舸争流,承载了长江运量的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水运“主动脉”。
2024年,长江口航道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合计通过总货运量16.99亿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2.29亿元,拉动GDP增长1714.09亿元,有力保障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然而,长江口航道建设并非一路坦途,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犹如一把双刃剑。作为巨型多汊河口,长江口航道水域水沙条件复杂、河势演变频繁,台风、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对航道设施构成威胁。据统计,2024年长江口航道全年发布预警信息53次,成功防抗“贝碧嘉”“普拉桑”等多个强台风侵袭。
今年,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长江口航道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是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的重要组成。根据《行动方案》,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将着力系统提升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及韧性,构建“冗余足、品质优、抗压强、恢复快”的韧性航道系统。
正因如此,打造长江口韧性航道,既是补齐自身短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之举,也是响应国家战略、对标国际一流、为全球河口航道治理提供示范的关键行动,更是筑牢国家交通物流“生命线”、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长江口航道的亮眼答卷背后,是长江口航道人多年的艰辛付出与创新实践——
1998年至2011年,航道人精诚团结、迎难而上,投身于长江口深水航道一到三期治理工程。在航道建设的13年里,他们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着这条“黄金水道”,最终实现了航道水深从7米到12.5米的巨大跨越,为大型船舶的通航开辟了广阔天地。2021年,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竣工,航道全长86公里,水深6米,可以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通航,由此长江口航道正式形成“北主南辅”的新态势。
2011年至2024年,航道人始终坚守“水深线就是生命线”的责任理念,将信念化作实际行动,全力以赴做好航道养护工作。在航道维护的13年里,他们不懈努力,两条航道水深状况始终保持良好,通航深度保证率达到100%,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续写着长江口航道发展的辉煌篇章。
长江口航道人多年的深耕细作,为如今进一步打造长江口韧性航道铸就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这场关乎“黄金水道”长治久安的升级行动,从“蓝图”加速走向“实景”。
主动作为筑防线 创新驱动强根基
“韧性”二字,蕴含着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它不同于传统的刚性防护,而是追求系统的适应与恢复能力,体现在航道建设上,就是“冗余足、品质优、抗压强、恢复快”十二字方针。
2024年8月,“长江口韧性航道建设与应用”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实施,犹如春风拂过江面,激起阵阵涟漪。
——优化航道体系格局,夯实“冗余”基础。“稳北槽、深南槽、通北港、研北支”——发展思路勾勒出长江口航道建设的宏伟蓝图。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获立项,今年内将开工建设;北港航道治理工程的前期研究也已启动,未来将形成主辅结合、互为备用的弹性通道格局,为航道安全加上“双保险”。
——保障深水航道畅通,提升“品质”内涵。12.5米深水航道是长江口航运效益的核心保障,更是航道人的庄严承诺。2024年,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创新优化航道维护疏浚新模式,克服资金缺口和台风、洪水不利影响,全年实现长江口深水航道、南槽航道通航水深保证率100%。继续探索疏浚土综合利用新路径,让“变废为宝”的绿色韧性理念进一步落地生根。
——驱动科技创新,赋能“智慧”韧性。长江口航道数字管理系统如同为航道装上了“智慧大脑”,数据在云端流动,智慧在江口汇聚,传统航道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从“深水航道”的建设到“韧性航道”的突破,长江口的蜕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加固,更是治理理念的跨越。这条“黄金水道”正以更稳健的姿态,守护着“通天下”的畅行,筑牢“稳四方”的根基,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流航道展宏图 扬帆启航新征程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8月24日至25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在湖北省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持续提升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各项防汛防灾措施,全面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和韧性水平。
潮涌大江,帆擎新程。循着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早已绘就蓝图:以3—4年时光为笔,依托南槽二期重大工程,书写“通航保障能力、整治建筑物耐久性能、基础设施应急抗灾能力”三大韧性航道建设标志性成果;以“打造世界一流河口航道”为核心目标,构建“模范引领型机关、创新支撑型科研、优质保障型企业”三位一体的事业格局,让更畅通、更韧性、更智慧、更绿色的现代化河口航道体系,在长江入海口渐次成型。
重大工程为基,锚定韧性目标。南槽二期工程快马加鞭,北港治理研究全力推进,航道发展规划与长江口综合整治、上海港总体规划紧密对接。每一个项目都是通往未来的基石,每一次努力都在为长江口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为魂,汇聚攻坚合力。产学研用平台汇聚智慧力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在这里,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每天发生的实践;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服务发展的温暖力量。
资源整合为翼,优化发展布局。“一核心、三基地”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局机关作为中枢核心,统筹全局;河口中心壮大科研实力;横沙基地推进智慧管理;外高桥基地优化服务保障。四个支点,撑起长江口航道更加美好的明天。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水深线就是生命线,廉洁线就是生命线”——这是长江口航道人不变的承诺;
“打造更畅通、更韧性、更智慧、更绿色的世界一流河口航道”——这是长江口航道人共同的梦想。
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获立项并将于年内开工,北港航道治理前期研究已经启动,“巨型多汊河口航道韧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研发计划项目正全面推进……征途向海,未来可期。我们仿佛看见,一条更具韧性、智慧与绿色的长江口航道,如蛟龙入海、腾跃东方,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