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07

    来源: 学习时报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成长春

(作者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是20184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这篇重要文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解决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

紧盯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发展理念之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社会广泛共识。二是发展环境之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解决了一批历史上多年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发展方式之变。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四是发展格局之变。以黄金水道为主动脉、以沿江铁路为骨干,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稳步提升。五是发展机制之变。出台长江保护法,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协同推动长江大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长江流域因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依旧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障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的郑重警告,并且以诊治“长江病”为问题导向,追长江病源、找长江病因、挖长江病根,明确了观念层面——部分领导干部对于长江大保护认识片面,思想上不愿抓、落实上不真抓;治理层面——“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机制层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经济层面——“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保障层面——“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判定“长江病”是“生态病”,更是“发展病”“观念病”,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深化和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五个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经验总结,又是理论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又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必然是一个浩大而繁复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整体推进的全局性高度来谋划重点突破,注重治理措施内部的耦合相关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生态资源优化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才能既增加当代人的财富又保障后代人的发展。

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既要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进行思考、权衡和设计,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关乎全局和未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革旧立新、推陈出新,既要毫不动摇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又要坚定不移把破除旧动能作为增添发展新动能、厚植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解决好长江沿岸“各唱各的调”,流域管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严重,衔接不协调等遗留问题,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看,要求长江经济带在服务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从国内情况看,沿江省市有责任、更有义务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五个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立下规矩、划定红线,是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发挥江海河湖经济地理独特优势,完善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管理体制和空间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与治理机制,加强空间协同,突出功能互补,构建形成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长江上中下游协作互动,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流域协同联动整体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完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