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来源: 学习强国
10月21日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连续多日在江苏靖江进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长江靖江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刘思磊介绍,从最近几天的监测结果来看,长江靖江段不管是监测到鱼类物种数还是个体大小,都较禁捕前有明显提升。
自202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已经连续4年对长江靖江段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今年10月21日至23日,科研人员共开展2频次监测,采集鉴定土著鱼类22种,相比去年同期物种数增加6种。出水个体最大鱼类为鳙,体重5097.8克,本次监测还采集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1尾,长江靖江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喜人。
为加强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靖江铁腕治污,累计清退沿江企业12家,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同时,靖江市还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长江全面禁捕,于2019年底实现1031艘渔船、4983名渔业人口全部上岸,彻底退出生产性长江捕捞。长江水域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长江渔业资源种群结构不断恢复和优化。
不仅鱼类资源越来越丰富,作为长江生态状况“晴雨表”的江豚,今年以来频频现身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和江豚保护志愿者多次捕捉到母子江豚嬉戏、16头江豚同时逐浪的珍贵镜头。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领队汪正飞说,调查发现,长江靖江段稳定栖居着两个族群约40头长江江豚,是长江江豚分布的核心区域。
长江大保护,需要久久为功。2021年12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靖江被划为核心区。靖江以涵养“百里最美江岸”统揽沿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档,相继建成牧城生态园、大桥生态园、音乐花海广场、东线第一帆公园、江苏靖江滨江省级湿地公园等标志性工程,连片6.4公里、近4000亩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每年接待服务游客百万人次以上。与此同时,靖江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基调,提出空间“留白”、岸线“增绿”、环境“出彩”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长江湿地保护率位居江苏省前列。
环境好了,动物就多了,“湿地精灵”反嘴鹬在江滩栖息觅食;“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在江面振翅飞翔……眼下,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靖江“安家落户”,见证靖江长江生态环境的变迁。
经过近3年的观测,靖江已在马洲岛发现各类生物物种770余种,鸟类物种数从首次观测的55种增至221种,分别约占中国、江苏鸟类种数的14.7%、45.9%,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