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05

    来源: 江阴日报

江苏江阴:冲出江尾勇立海头,让长江经济带绿意奔涌

万里长江奔腾而下。在离出海口不远的江阴,有一个以“长江”命名的村子。50年前,这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小渔村”投资700元建起了“小砖窑”,孜孜不倦地烧制着名为“奋斗”的“砖块”,砌起了如今年营收超千亿元的村级经济体——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江春水向东流。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江苏新长江集团秉持着“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精神理念,从扬子江畔向蔚蓝大海进发,在劈波斩浪中唱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歌。

借船出海 “大吊车”抓起“船舶梦”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西北海岸,稀缺的深水海岸线绵延数里。从这里起航,不久即可进入国际黄金水道。由江苏新长江集团设立、总投资达68亿元的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就坐落于此。码头上两台跨距超过230米、高度达80米的900吨龙门吊正在忙碌作业,重器“举手投足”间展露出企业的磅礴雄风。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彼时来企业考察,指着巨大的龙门吊诙谐地说:“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同时,他勉励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拼搏向前”。在场的工人们一边热烈鼓掌,一边发出会心的笑声。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声嘱托,托起的是员工的信心,更是企业的未来。“当时,我们企业还是一个刚刚从拆船行业跨入船舶修造行业的新兵。”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总裁戴纪明坦言,作为行业的后来者,长宏国际没有选择一窝蜂地去抢食同质化的散货船市场订单。2015年底,企业承接了41004TEU集装箱船,成功从散货船市场切入技术和附加值相对更高的集装箱船市场,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中集集团的赞赏,后者于2018年入股长宏国际。

与强者为伍,长宏国际掀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通过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先后与马士基、MTTX-PRESS等国际航运公司签订多型集装箱船40余个项目。虽然订单纷至沓来,但戴纪明十分清醒,“船舶产品从接单到生产周期较长,当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才开始研发产品,必然受制于人。”据统计,近两年,长宏国际投入研发费用超过2亿元,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成为长宏国际赖以生存的法宝。

作为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造船总工程师,汪家政每天都会与研发团队进行数小时的“头脑风暴”。“我们正在对今年12月刚接到的10艘万箱集装箱船新建项目进行研发设计,顺利的话预计在2026年完成交付。”汪家政说,这是长宏国际首次单笔百亿元订单,公司目前在手新造船订单已突破200亿元。

造船修船齐头并进。在交流中记者还得知,今年收购金海智造的两个修船基地后,长宏国际拥有的修船码头提升至11个,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修船厂。

 

2010年,新长江集团为摆脱内河港口的空间束缚,果断“落子”舟山。如今面朝大海,新长江集团的船舶产业基地与位于长江经济带上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从钢材配套、船舶配件供应到港口物流和运输等,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25亿元,构架起“陆—江—海”一体化跨区域联动经济体,可谓春暖花开。

科技为桨 “钢产业”提升“含金量”

在寒冷的冬季走进长达钢铁的中厚板轧制车间,暖意融融。源源不断出炉的高温钢坯,不仅提升了室内温度,更代表着企业订单充足、产能全开。这些不锈钢中厚板很快就会被送往下游厂家,进行开平和封条。

旺盛的需求订单找上门,一方面是因为新长江集团在钢铁行业具有良好口碑,另一方面也是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今年和青山控股集团合作带来的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预计三年内产值将突破300亿元。”新长江实业集团副总经理石勇向记者介绍,青山控股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位居世界500强行列,但在接洽过程中,新长江集团发现青山控股在不锈钢中厚板的轧制、固溶、酸解等环节存在短板,而这些正是新长江集团的强项。“我们这里不仅拥有庞大的不锈钢产品市场,便捷的沿江港口也能轻松串起上下游产业。”石勇说,双方就深度合作一拍即合。

新长江集团的敏锐“补链”,为青山控股顺利“延链”,最终实现产业“强链”。今年,由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与青山控股联手打造的新长江物流园正式落户江阴,总占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已入驻江苏青远不锈钢、中拓物流江阴长通物流园等30多家企业,青山控股更是将其华东地区总部设在了物流园内,强强联手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将新长江物流园建成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价值的专业金属制品贸易园区。

钢铁产业是新长江集团多年来培植的根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为让源头常有活水,新长江集团盯准了最具发展活力的一群人——科技人才。“我们以品牌、标准和专利为突破,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合作,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助推做好创新型经济大文章。”长江村党委书记、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耀表示,新长江集团坚持“科技炼钢”,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旗下长强钢铁牵手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成立了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定向培养发展所需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才带来知识,知识提升“含金量”。“我们以往生产的碳钢板每吨卖5000元左右,现在生产的不锈钢板能卖到每吨18000元,并且供不应求。”石勇如是说。

深耕绿色 “循环经”念出“高颜值”

当前,新长江集团拥有冶金制造、港口物流、船舶工业、高端房产和金融投资五大主业,其中与钢铁有关的超过50%,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道“时代命题”似乎并不好解。但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长江人,用一条“废船拆解—废钢冶炼—钢材轧制—船舶修造—远洋运输”的全流程循环经济产业链,给出了标准答案。

 

在长江大桥上游南岸的万吨级大型拆解船坞旁,不少散货船正在等待拆解。长江村党委副书记范兴龙向记者介绍,拆船所得产品主要为废钢、废机电设备、废有色金属等,其中废钢占比95%

在新长江集团的拆造船“循环经”里,一条船仿佛“重获新生”:拆船废钢代替矿石炼钢,减少了烧结、焦化、炼铁等高能耗工序,降低了污染排放,集团下属长强钢铁每利用1吨拆解废钢意味着可以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其生产出的产品板坯被运到长达钢铁轧制船用钢板,然后这些优质船用钢板大部分供应给长宏国际产业园用于建造新船。据统计,新长江集团旗下拆船公司自1998年创立以来,共购入国内外废旧船舶1000余艘,拆解废钢1263万轻吨,折算减少1361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就想最大限度减轻企业发展对环境容量的压力,真正做到还江于民、还绿于民。”范兴龙带着记者来到新长江集团港口码头,这边增设的高标准防尘装置,全力保护着母亲河。碧水与蓝天交相辉映,绿色港口成为长江村一道靓丽风景。

此时此刻,如果用无人机鸟瞰,你会发现长江边有块200多亩的拆迁空地,那里便是江阴长江化工有限公司的原址。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新长江集团于2021年关停长江化工,当时该企业年利润超过8000万元,是绝对的行业龙头。长江村“壮士断腕”后的这一处留白,正以江阴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为契机,静候着绿意盎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