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3

    来源: 岳阳日报

湖南:163公里长江岸线的生态蝶变

 

碧水蓝天岳阳城

巨龙长江,经华容塔市驿,至临湘铁山嘴,在湘163公里岸线全在岳阳境内。

昔日,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今朝,人退水清,鱼繁鸟育,江岸郁郁葱葱,江豚起舞嬉戏,麋鹿湿地追逐。这都源自长江岳阳段水质和生态的改变。

最近几年,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最快的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不断向好,163公里长江岸线发生生态蝶变,长江岳阳段达到类水质,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生态优先 制度先行

近期,三封检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市三地在5月份全市污染防治考核中排到了后三位,属地相关领导在媒体公开检讨。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出台硬核举措。从今年5月起,对各县(市、区)进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市始终坚持最严密的制度、最严苛的问责为长江大保护保驾护航。

2018年起,出台了《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议》和《岳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实施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长江岸线码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沿江环湖生态修复、沿江环湖地区空心房整治、重点领域整治、河长巡河等七大行动;先后制定《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和《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4部生态环保类地方性法规,全面推进环境执法与司法部门有效衔接,为生态环保提供坚强司法保障。仅2021年,全市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案件204起,移送拘留案件12件,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6起。

与此同时,建立洞庭清波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出台《岳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岳阳市较大及一般环境问题(事故)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全市形成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责任体系。

今年6月,《岳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将逐步得到破解。

久久为功,制度规范已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行动自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壮士断腕 猛药去疴

 

水环境污染清理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如何守护好一江碧水?我市拿出了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坚强勇气,向生态保护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今年418日,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转型升级发展项目首台超过100吨大件设备、煤气化净化装置2号变换炉一次吊装成功。

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转型升级发展项目新址落于云溪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项目实施可有效解决中心城区人口集中区域环境和安全隐患、洞庭湖生态环境土地修复、新建厂区先进技术改造扩能以及置换城区商业用地等系列问题,建成后将产能翻倍,拉动下游产业链并带来千亿GDP增量。

 

长江入河排口排查

我市伴水而生,也因地处洞庭湖水网地区,被划定为生猪产业约束发展区。由于养殖门槛低,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粪污治理难度大,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比较严重。2016年以来,我市以破为立,以退为进,开展以生猪退养为重点的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长江、湘江沿岸500米,洞庭湖、通江湖泊1000米以内重点区域退养畜禽养殖场315万平方米。

非法采砂整治持续多年,但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2017年起,我市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对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涉砂经营活动进行专项清理整顿。2016年全市采砂量为4500万吨,2017年锐减到1270万吨,20178月后全面停产。

调整结构,治理源头,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稳定,类水质比例为82.0%类水质比例为16.0%类水质比例为2.0%;无劣类水质。截至2020年底,我市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公示的32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东风湖获得湖南省2020年度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称号。

一江碧水 巴陵胜状

 

江豚嬉戏

快看!那边一群江豚跃出了水面。今年4月,省政协调研组来我市开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在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景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生态环境好不好,江豚说了算。这是调研组成员的评价。从清澈见底鱼翔浅底,长江岳阳段鱼类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比禁渔前多了30余种。

近年来,我市将长江岸线复绿、沿江工业园区绿化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紧密结合,全领域、全方位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鱼类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母亲河、母亲湖再现生机活力。目前,我市已完成岸线绿化2.8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初步建成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

 

野生麋鹿群

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的2022年鸟类监测公报显示,2021-2022年候鸟越冬期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越冬水鸟初期、隆冬期和迁飞前期3次环洞庭湖流域同步调查,3次调查中隆冬期监测到296909只;野生麋鹿亚群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22年的200多头;江豚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已经成为岳阳的三张崭新名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盛夏时节,站在岳阳楼上远眺,但见碧水东流,奔腾不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描绘的巴陵胜状,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数说长江大保护

我市长江沿线一度吸纳超过200家化工企业。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停产234家造纸企业,完成35家造纸企业制浆产能退出,关闭淘汰47家苎麻纺织企业。

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缔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完成岸线绿化2.8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修复湿地生态8.6万亩。

开展以生猪退养为重点的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长江、湘江沿岸500米,洞庭湖、通江湖泊1000米以内重点区域退养畜禽养殖场315万平方米。

长江、洞庭湖等主要河流共2200平方公里水域实现全面禁捕,4415本捕捞许可证全部收回,13538艘渔船(含三无船舶6422艘)全部回收处置。

长江干线8个港口和58个锚地已实现岸电全覆盖。

业内点评

久久为功守护好一江碧水 岳阳是生态大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描绘的美景,承载着岳阳人民对诗意自然的亲近与追求。

2018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叮嘱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近年来,我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在100%,东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总磷浓度下降,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是一个化茧成蝶、凤凰涅槃的过程,我们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更好实现爬坡过坎,真正守护好一江碧水,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上走在前列。      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蒋卉

典型案例

决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江

长江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自2019年开始,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动在巴陵大地持续开展。

李晖是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岳阳楼分局水污染防治股股长,每天奔波在河湖水质监测、企业排污口管控一线,被同事称作行走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活地图。位于岳阳楼区的东风湖,一头连着洞庭湖,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曾是城市典型黑臭水体,被列为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重点整改任务。近年来,李晖牵头完成东风湖流域周边采样200余个,配合环境执法大队检查企业120多家次,督促关停作坊式企业30余家。目前,东风湖水质明显改善,被省生态环境厅授予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称号,成为全省20个美丽河湖之一。决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江。这是李晖和他的同事们坚定的承诺。

东风湖水环境的治理是我市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一个缩影。经现场排查溯源,我市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入河排污口有988个(待生态环境部最终审定)。按照有口必查、有水必测、有源必溯、有污必治要求,我市已对所有排污口建立名录,完成了分类、命名与编码及标志牌设立等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岳阳市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今年需要完成整治的208个排污口中,目前已有148个完成整治任务。

据悉,我市将对已完成整治任务的排污口整治一个销号一个,并采取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的方式,督促各整治责任主体,严格按照一口一策整治清单确定的整治措施、完成时间节点落实,确保在2025年前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