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巴陵石化公司在岳阳市正式签订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补偿框架协议和入园协议,并举行项目开工仪式,这标志着湖南省在加快推动沿江产业绿色集聚发展,解决“化工围江”问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项目原址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毗邻长江和洞庭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产业整体融合性不佳、生产链装置工艺落后、能耗物耗偏高等问题,对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周边人居环境安全存在较大隐患。湖南省把项目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努力探索破解“化工围江”新路子。省委、省政府多次组织赴项目实地调查研究,逐步明确项目实施的整体目标、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2018年11月7日,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签署《关于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组建工作推进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省直各相关部门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施策、简化程序,对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以最优的方案、最高的效率支持项目落地实施。岳阳市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工作。项目正式提出后,历时一年即开工实施,充分展示了大型石化企业搬迁的“湖南速度”。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的实施,是湖南岳阳重构石化产业新链条、坚持走绿色转型发展新路的重要探索。一是实现项目入园集聚。按照“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科学选址”的原则,将项目整体搬迁至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可节约建设用地1416亩,生产污水可全部纳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园区内各企业将形成业态配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新建项目将采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世界领先、节能高效的生产工艺技术,实行废气超低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建成后,己内酰胺生产成本可降低2000元/吨,年产能将由30万吨扩大60万吨,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二,真正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壮大。通过发展下游纺丝和工程塑料产业,岳阳地区将成为“炼油—苯—己内酰胺—聚酰胺切片—纺丝/工程塑料”产业链条上游生产基地,带动城陵矶临港新区、岳阳经开区、华容工业园、临湘工业园等其他园区在“锦纶织造—印染—成衣/地毯制造”等下游产业方面发展,构建一套完整的石化新材料产业体系,拉动岳阳石化产业向3000亿规模迈进。
下一步,湖南省将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以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为切入点,持续深入推进长江湖南段163千米岸线及腹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全面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优化岸线资源利用,加大岸线管理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对己内酰胺等重点项目继续实施“一对一”联点帮扶、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联合验收等制度,努力创造最宽松的环境、实行最优惠的政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坚决做到“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三是突出创新驱动。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加快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集聚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走廊。同时,加速推进己内酰胺新厂尽快建成投产,力争将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样板和试点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