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3

    来源: 武汉市驻点工作组

湖北:驻点“百湖之市” 保护大江大湖——武汉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

一、驻点城市概况

武汉市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水域面积占比居中国大城市之首,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湖泊面积大于0.05平方公里的有166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67.07平方公里,位居中国城市首位,其中汤逊湖面积47.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在中心城区退居第二。

 

两江交汇

 

长江武汉段

 

武汉东湖

 

二、驻点工作组概况

(一)总体概况

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牵头,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组成;在长江流域大地测量、区域遥感与环境监测,地质环境分析与保护、流域水体连通问题与分析,城市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问题解析与保护修复,水环境风险防控,水污染灾害事件跟踪与应急处置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基础。

 

武汉市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授牌仪式暨工作推进会

 

武汉市长江驻点跟踪研究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推进会

(二)驻点负责人简介

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振斌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主持研发了以复合垂直流为基本流程的人工湿地新工艺,深化并发展了以水生植被恢复为核心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欧盟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向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介绍武汉东湖生态修复示范区

三、地方政府支持情况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启动后,武汉市积极响应,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成立了武汉市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提出了“合作实体化、工作长期化、操作平台化、研究项目化、措施工程化”五化工作机制,强调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基础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并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落实了办公场所和配套经费1000多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武汉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纳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绩效特色目标,每月进行相应考核;纳入湖北省、武汉市省市两级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试点)任务。

四、驻点工作成效

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编制武汉市源清单,分析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解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编制完成《梁子湖(武汉)水质保障技术与方案》、《武汉东湖水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案》《武汉市环境风险防控方案》等报告。

根据已有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和实地勘察,开展武汉市污染源摸底调查工作;利用已有监测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开展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组成、强度和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利用已有的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和数据,开展周边的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根据武汉市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清单成果,提炼武汉市潜在风险源、环境问题。收集了近6年半(20141~20206月)的市控及以上断面月度监测数据,提交了数据集(含图、表),开展水质变化趋势的回顾性分析,并开展了逐月水质状况评估及变化趋势研判,识别了水质不达标/持续恶化断面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初步原因并形成了报告。根据武汉市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分析武汉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生态健康状况和水环境污染负荷与来源,解析了武汉市水污染成因和水环境管理问题;根据武汉市“百湖之市”特色,驻点工作组针对性的进行了武汉市湖泊生态环境问题解析。通过全面分析武汉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风险、水监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内在成因,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任务措施,最终形成综合性解决方案;编制了武汉市未来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入库项目清单。

根据梁子湖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综合分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和水环境污染负荷与来源;解析梁子湖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水质保障技术与方案。根据武汉东湖水质现状及趋势,重点追溯了东湖水生态历史变化趋势,综合评估了东湖水生态现状总体情况,编制了武汉东湖水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案,包括水生态修复总体思路、规模论证、建设内容及规模和污染负荷消减测算等,并提出了长效运行管理建议。根据武汉市生态环境风险敏感目标、高危环境风险源辨识及分布;评估高危环境风险区域。优化企业及武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优化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机制,构建高危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构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连接水体—取水口”三级防控体系建设。

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积极响应长江中心运管部调度,报送工作简报12期,按时提交月调度进度表。成立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争取地方经费支持,立足武汉“百湖之市”定位,从遥感监测、生态调查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助力于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从军运会水质保障、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国考断面水质改善、“三河三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长江新城河湖水系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建议成立武汉市驻点团队医疗废水和废物处置技术支持组,开展疫情期间环境应急监测,推进了疫情防控期间水生态环境与安全应急科技攻关课题,有效地支持了武汉市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工作。

五、驻点亮点

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立足武汉“百湖之市”定位,从遥感监测、生态调查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助力于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斧头湖社情快报得到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批示与重要指示,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引起各级领导和多家媒体广泛持续关注。驻点工作组结合水专项集成河湖生态治理与恢复技术,从军运会水质保障、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国考断面水质改善、“三河三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长江新城河湖水系规划等方面为武汉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驻点工作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得到来自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的书面感谢信,驻点专家得到来自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赛时环境保障部颁发的纪念证书。驻点工作组建议成立武汉市驻点团队医疗废水和废物处置技术支持组,开展疫情期间环境应急监测,推进了疫情防控期间水生态环境与安全应急科技攻关课题,相关建议得到省市领导的批复和重要指示,有效地支持了武汉市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工作。武汉驻点研究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长江日报、中国环境报、CHINADAILY等媒体特别报道。

 

东湖水生态修复鹅咀示范区沉水植物群落

 

东湖水生态修复鹅咀示范区航拍图

 

雷神山医院周边水域水生态调研

 

火神山医院周边水域水生态调研

 

CHINADAILY 头版报道武汉驻点工作

2020817日)

下一步,武汉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成果,对接十三五收官,全面参与、支撑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从重点流域规划,到专项规划,再到综合规划,全面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谋划和指导市域、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驻点工作组在水生态方面优势,通过重大项目策划、重大需求培育、重大目标提出,创建未来美丽中国生态河湖指标体系,创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响应国家政策,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一市一策”重点帮扶工作,提高生态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开展区域全过程水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