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当无数城市高温煎熬,进入“烧烤模式”时,贵州平均气温却仅23℃,俨然一副清凉仙境的模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
“两山”理念提出至今,历久弥新,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愈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打开一条通道,走出一条坚守发展与生态底线的新路径,在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上,不断取得新成效。贵州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第25位上升到第22位。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贵州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全国第一;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第一;“干净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全国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全国第一……去年贵州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2020年最佳旅行清单”上中国唯一上榜地。
贵州生态文明的“金字招牌”越来越靓!2019年,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3%,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贵州的山,是青山;贵州的水,是绿水;贵州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贵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今日,本报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报道,聚焦贵州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落地生根,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