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14

    来源: 学习强国

安徽淮北:乌金之城绿色发展 文旅融合谱奏华章

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淮北,从曾经的煤炭工业之城到现在的绿金美城,绿色发展实现了城市华丽转身。

昨日的淮北,煤炭经济唱主角,乌金之城是它的印记;如今的淮北,山清水秀、树木葱茏,颠覆了人们对这座煤炭工业城市灰暗的印象。从煤城到美城,城乡居民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品牌,让更多来到淮北的人感受这座城的生机与脉动。

 

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

淮北是座年轻的城市,1960年才设市;淮北又是座古老的城市,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淮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淮北,简称,古称相城。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春秋时期,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秦代为泗水郡,西汉为沛郡、东汉为沛国,汉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灿烂辉煌。

珍藏于淮北市博物馆的汉画像石,最早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这些画像石早期并不被人们重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被一些文物爱好者收藏并研究。淮北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石刻中的车马出行、双龙穿壁、奇禽异兽等图案被专家称为研究汉代社会的绣像的史书

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隋唐大运河段的通济渠是黄河连接淮河的极其重要的河道,至今在淮北市濉溪县境内仍留存有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确定了柳孜镇在运河史上的坐标,也印证了当年的漕运中转码头舟车辐辏、客流如云的繁荣景象,丰富的考古成果为研究漕运史、航运史、水利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红色历史是淮北殊为宝贵的财富。这里曾经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淮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和9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的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庄被列入全国100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北名人辈出,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和刘伶、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皆生于斯或长于斯。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6处各类古遗址、古墓葬、革命旧址,还有临涣古城,处处展示着淮北的厚重历史和璀璨文明。

一座有抱负有行动的城市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启动了闸河煤田开采,淮北城因煤而生。半个多世纪过去,曾经的煤炭工业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淮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做好采煤塌陷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重点打造南湖、碳谷湖、绿金湖景区,整治中心湖带,以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景观形象。

煤城美城的变迁中,淮北上下共同经历了改革的阵痛、转型的探索,从搬迁安置到发展富民,在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中趟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绿色路径,为乌金城市的绿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共识下,执着的淮北人与不宜绿化的石质山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坚硬的石质山没有土就锤砸钎凿、爆破炸穴,然后挑土回填种上树苗,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硬是让棵棵参天大树从石头缝里长了出来。

无数人的汗水终于浇灌出来之不易的绿色,烈山、花山、泉山、卧牛山等山体修复工程凸显成效,曾经坑洼不平、乱石林立的采石场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已蜕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

在坚定不移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面对采煤塌陷之殇,淮北市用绿道串联三湖景区,建设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山水生态景观:淮北矿区被列为全国矿区生态示范区,绿金湖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工程,形成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挖掘南山、榴园、相山等文化底蕴,规划建设南山森林康养基地、烈山石榴公园、相山森林公园等项目,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淮北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座有颜值有情致的城市

高碳资源低碳利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荒山染绿,山林变美,一座座青山正成为淮北市经济崛起、文产兴盛的金山银山

依山建城、拥湖发展,淮北正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运河文化、好人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等城市文化品牌,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特色小镇、旅游商品等文旅品牌,擦亮淮北山水锦绣、韵味丰盈的文旅招牌。

淮北相山被这里的人们视为母亲山,相山山脉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其巍峨挺拔,曲折绵延,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淮北平原上。山势高峻,树木葱茏,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景区内有显通寺等18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

淮北的南湖是在采煤沉陷区建成的4A级国家矿山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内有湖堤春晓等22处景点、7.1公里环湖健身步道、45座特色景观桥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菱角、莲藕等水生植物以及湿地植物100余种,湖水静谧,林木婆娑,风景如画。

由安徽省旅游集团和淮北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隋唐运河古镇,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是淮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聚集高地。景区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结合淮北地域文化、隋唐特色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呈现出独特且丰富的运河古镇文化。

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淮北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致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提升全市文化旅游品位:为大力宣传推介淮北,首趟淮北北京高铁被冠名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吸引八方游客;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高起点科学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知名休闲农业品牌。

坚持文化滋养城市理念,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教育等新型业态正在扮靓这座古老又新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