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马鞍山市含山县苍山林场山间雾气未散,油锯的“哒哒”声已此起彼伏。林业工人腰挂手锯、修枝剪,沿着等高线,娴熟地将山坡上一株株林木“疏密、除杂、定株”。不到半天,阳光下一片通透匀称、梯度分明的“样板林”呈现眼前。
“每亩只留60到80株‘目标树’,其余一律间伐、修枝,让好树长得更好。”正在作业的工人杨应黎笑道,“你看,像这些树干通直、冠幅匀称的,就是‘优等生’,把它们留下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空气、光照都充足,十年就能成材。”杨应黎告诉记者,林子一透气,枯枝落叶少了,地表湿度提高,火源也不容易着起来,相当于给山林装了个天然“防火墙”。
“眼前这片林子正是我们打造的中幼林抚育示范点之一,以此为模板,倒排工期,后续所有地块全部落地上图、编号管理,全部按作业设计图施工。”含山县林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陈丽向记者介绍,该县长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将完成44162亩建设任务,建设范围涉及8个乡镇和3个国有林场。
今年3月,马鞍山市长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52亿元,总建设规模12.49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9.08万亩、退化林修复1.43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0.53万亩、人工造林0.95万亩,并配套作业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覆盖北部丘陵岗地、长江干支流两岸。这是马鞍山市迄今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集成度最高的国土绿化工程,目前各县区均已开工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集结了300余名本地技术骨干、50名科技特派员,还外聘10名省内顶尖专家,组成多领域专家团队,全过程把关种苗、栽植、采伐、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通过逐小班精准设计、无人机+人工“双轨”核查、参数法科学招标等创新手段,项目资金利用率、作业精度、监管效率均创以往同类项目新高。
“2026年底前全面收官,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信心把每一棵树都干成‘样板树’、每一片林都打造成‘示范林’。”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启动、攻坚、冲刺”三大阶段梯次推进,用“绣花功夫”严控整地、苗木、栽植“三大关”,让“马鞍山经验”在长江经济带落地生根,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