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1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贵州:实行“三合一”审批,建立“一口一档”,系统推进整治 贵阳担起上游责任,入河排污口整治超七成

南明河畔,游人如织,清澈的河水犹如一条翠绿的丝带穿城而过。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让人“敬而远之”的臭水河。

这样的蜕变,得益于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贵阳市地处长江上游,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的水质。近年来,贵阳市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以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契机,理顺排污口审批机制,系统整治入河排污口,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贵阳市2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质优良率达到96.43%

理顺机制,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作为“三合一”试点城市之一,贵阳市率先将环评、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审批。

“实行‘三合一’审批,既从政策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的要求,又有助于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杨松表示。

2018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步伐的推进,水利部门负责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职能被划转至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迎来了构建“污染源—排污单位排污口—排污管线—入河排污口—受纳水体—水质断面—水环境质量”全过程统一监管的契机。贵阳市紧抓机遇,积极从工作机制方面发力,全力打造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新面貌。

杨松告诉记者,在机构改革之前,存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与入河排污口设置等行政许可事项脱节、许多建设项目未按照要求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等问题。“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

2019年,贵州省印发实施《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贵阳市闻令而动,积极开展新建项目“三合一”审批工作。

“针对已经设置但未办理入河排污口审批手续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既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一堵了之。”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潘钧指出,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贵阳市督促企业开展论证工作,对符合设置要求的给予补办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设置要求的督促整改合格后给予补办,做到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底数更清晰。

截至目前,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累计督促68家排污单位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这为入河排污口审批、建设、规范化整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加压,绘就入河排污口“一张图”

“河畔公园+西北+153米管道口,氨氮、总磷超标;马家桥+西北+25米管道,氨氮、总磷超标……”在贵阳市,每一个超标排污口的信息都被标注在“一张图”上。

这张图,源自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的自我加压和超前谋划。此前,贵阳市按照生态环境部规定开展长江支流乌江主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对全市长度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96条河流进行排查。

排查采用无人机航测与人员实地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对各类入河排污口废水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并对重点敏感区域和可能存在疏漏的盲区,开展地毯式查漏补缺式排查,重点排查水下暗管、渗坑、裂缝等隐蔽区域排污口,最终确认2388个排污口。

同时,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现场排查、监测、溯源结果,对排查出的2388个排口地理位置、排水特征、排口类型、水质状况、溯源结果、现场图片等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详细信息,开发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排污口进行动态管理。

在每一个固定源排污口旁都有一个标志牌,这是它们的 “身份证”。通过扫描标志牌上二维码可以了解排污口的基本情况。

而这些通过排查得到的信息,也被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以河流为单元,纳入“入河排污口一张图”中。“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各类排污口,尤其是超标排污口数量、位置、性质等信息,有助于后期的整治及监管。”潘钧介绍说。

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

“对于排污口的治理,我们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排污口类型‘对症下药’,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扎实推进超标排污口达标整治及重点监控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潘钧指出。

在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基础上,贵阳市制定了《贵阳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将排污口分为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矿山废水三大类推进整治,其中超标排污口为221个。

以南明河为例,南明河沿线存在多处“排污口”,这些“排污口”与固定源排口不同,大多是由于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产生的溢流口,排查溯源难度大,治理需要由点及面、系统推进。

针对这一类市政排口,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将其与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相结合,以排污口(溢流口)为节点,上游排水大沟(排水干线)为主线,道路管网和小区管网为支线,按照排水分区,采取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内源清淤等治理措施,对沿河市政生活污水直排口(溢流口)进行治理。南明河麦穰国控断面10年来首次成为优良水体。

工业企业排污口则被纳入生态环境执法要点,市生态环境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开展现场执法,加大对企业违规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此外,针对生活污水排污口,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截污治污和内源治理,从源头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实现清水入河,污水入网。而对矿山废水排污口排出的污水,一部分回用于厂区绿化降尘,另一部分则达标后依法排放,有效防止矿山废水直排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贵阳市生态环境局配套出台了《贵阳市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流程》。按照“完成一个、核查一个、销号一个”的原则,统一标准,规范流程。截至目前,159个超标排污口完成整治。

“未来,我们将密切关注无水排口,一旦出现排水现象立即展开水质监测,确保整治工作长效化。对于有水排污口,我们将按照监测方案开展一年两次监测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同时,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守住水清岸绿的贵阳市水生态环境底线。”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监测处处长余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