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24

    来源: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习近平召开座谈会,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

任大明

作者单位: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央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为其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2016年至2018年,习近平先后两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明确部署。5年多来,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不断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走廊基本成型;产业转移升级成效凸显,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开放平台加快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提出要加快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也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近日,习近平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沿江各省市应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加快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形成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一、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指明新方向

11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习近平指出:

一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二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三要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四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要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五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二)韩正提出新要求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表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要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要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严禁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上中游地区转移。要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系统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强化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要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进展

(一)经济规模不断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走廊基本成型

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沿江各省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区域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取得显著成效。从经济规模及占比看,2019年,沿江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78万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GDP全国占比和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6.5%49.7%,较2015年分别提高4.3个、4.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沿江省市经济规模达33.54万亿,占全国的46.6%,占比进一步提升。从交通走廊建设看,黄金水道方面,南京以下流域12.5米深水航道已全线贯通,5万吨海船可直达南京;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完工,3000吨级内河船舶可常年通达三峡库区。2019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29.3亿吨,较2015年增长34.4%;大型港口与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已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航空运输方面,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民用运输机场增至86个,湖北鄂州机场成为全国首个以货运为主的新机场。

(二)产业转移升级成效凸显,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

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集群建设和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集群建设方面,《2019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显示,武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等8个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长江经济带占据8席。在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当前,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到60%以上。创新发展方面,从创新资源聚集及投入看,当前,长江经济带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为43%,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40%以上。2019年,长江经济带研发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10562.5亿元,占全国的44.7%。从创新平台发展看,近年来,长江沿线集聚了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0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90个国家级高新区、16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67个企业技术中心。今年5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落户无锡,截至今年10月,长江经济带共落地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国总量的47%

(三)开放平台加快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加快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完善。从对外经济看,外贸方面,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0151.8亿元,较2015年增长35.1%,占全国的44.4%,较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沿江贸易额达107812.9亿元,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至46.6%。外资方面,2019年,长江经济带实际使用外资677.1亿美元,占全国的49%。从通道及平台建设看,通道方面,重庆率先开通向西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和向南通达东南亚的陆海新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平台方面,当前,长江经济带共有7个自贸区和2个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目前自贸区实现了长江上中下游全覆盖。

(四)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沿江省市加快建立长江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长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治理机制加快搭建。近年来,长江环保领域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完善了水质监测预警体系,长江流域新增跨界水质监测断面780个,实现长江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统一监测、统一发布、按月评价、按季预警。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建设上海崇明等5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开展浙江丽水、江西抚州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2019年,皖苏两省在长江流域滁河陈浅断面实施跨省横向补偿机制;今年1月,为了保护长江野生渔业资源和生物完整性,长江重点水域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环境质量加快改善。截至2019年底,沿江11省市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91家,搬迁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464家,沿江省级化工园区基本实现污水达标排放;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两岸造林绿化1318万亩,基本建成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2019年,长江流域监测的509个水质断面中,-类水质断面占91.7%,较2015年底提高24.7个百分点。

三、前景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情况

1、三次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央加快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政策,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此后至今,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20161月,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鲜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20184月,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点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即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此次习近平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总结了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5年来的成就,强调了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地位,并赋予了长江经济带新的使命。三次座谈会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座城市召开,座谈会题目也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显示出在习近平亲自推动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不断地走深走实,长江经济带建设即将进入全新阶段。

2、各部委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落实

2016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快落实国务院部署,各部委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生态保护方面,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先后出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提供政策保障。交通走廊建设方面,先后出台《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沿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产业升级方面,出台《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加快推动沿江省市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进程。区域协调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为促进沿江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图表1:中央及各部委相关政策

 

(二)地方政策落实情况

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沿江省市加快响应和落实中央及各部委部署。从各地出台的政策看,沿江各省市均将长江生态治理和修复作为重点工作,同时兼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看:

上游省市注重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建设,交通网络建设成参与长江经济带重要抓手。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方面,重庆、四川、贵州相继出台《关于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贵州)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云南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省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及其他重要区域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交通网络建设方面,2016年,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其中,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列为上游省市重点建设领域,四省市合力推动区域航运协作发展、铁路项目推进、高速公路成网等交通网路建设。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全面建成。

中游省份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升级方面,江西针对有色金属、现代家具、汽车、纺织服装、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等11个制造业产业链,开展产业链技术调研摸底和系列对接活动,提出力争每年解决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难题1000项以上;湖北出台《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0》,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十个重大专项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湖北省产业发展三大转变;湖南推动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强化创新、智能改造、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新型城镇化方面,江西、湖北出台新型城镇化政策,从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

下游省市加快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增强对长江经济带的引领作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出台《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将全力打响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标志性品牌;浙江聚焦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先进产业集群方面,上海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大力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江苏将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4个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强功能的网络平台体系、构筑充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制造体系。

图表2:沿江省市地方政策

 

(三)重点领域发展前景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将不断加快,长江航道、沿江铁路、水利工程等基建项目领域投资需求巨大。相比国家赋予长江经济带探索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的历史使命,以及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出要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要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此前出台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也提出,将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重点建设上海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和上海至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加强省际通道和连接重要口岸、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基地等的公路建设;推进昆明至缅甸、越南、老挝铁路、公路和油气管道建设,形成至南亚及东南亚的国际运输通道。此外,《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亦提出,将推进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向家坝灌区一期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可见,未来,随着以上政策的逐步落实,长江经济带在干支线航道建设、沿江高铁、国际运输通道和重大水利工程等基建项目领域存在巨大投资需求空间。

生态治理和修复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绿色低碳、水污染处理、工业、生活节水等生态治理领域产业市场广阔。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江经济带流域整体性保护不足,农田、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面积仍相对不足,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的状况仍未彻底改变。此次习近平在座谈会上特别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此前出台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快沿江地区绿色制造业发展,开展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示范;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在排污口下游、干支流入湖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01.1亿立方米内,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以预见,未来,生态保护和修复仍将是长江经济带的首要工作,沿江省市在高效节水灌溉、高耗水行业生产工艺节水改造、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等行业将迎来较大发展,水污染治理和绿色工厂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将深入推进,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以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前景看好。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然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重点产业领域规模化、体系化、高端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难以满足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全国新增长极的要求。此次习近平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此前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提出,将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等传统基础产业领域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此外,《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提出,围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以上政策的逐步落实,长江经济带的传统和基础产业将快速升级,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加快形成。其中,有色金属、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广阔。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江经济带流域整体性保护不足,污染物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多,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趋势仍未彻底扭转。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未来,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应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上游省市应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土地沙化治理、退化湿地恢复进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快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中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快沿江重化工企业退出进程,加大地区磷、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下游省市应继续推进太湖生态修复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城镇周边生态空间占用。此外,沿江省市应共同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协同性,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二)加快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形成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长江经济带科创资源丰富、产业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在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创新驱动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加快。但与世界先进产业发展水平和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要求相比,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特征仍不明显,创新驱动和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仍然不强。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为此,中上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下游省市应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资源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