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14

    来源: 学习强国

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黄大龙  蒋传文  张昆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并明确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时隔5年,2020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云岭大地,心系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给出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等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做好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居长江上游之金沙江下段右岸,属金沙江Ⅰ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流域之一,潜在环境风险大,是对长江泥沙贡献率较高的支流之一。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东川大地上的政治担当;是补齐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东川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的关键抓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推动小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编制完善《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保证了综合治理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组织完成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河段管理范围线划定工作,完成界桩埋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整顿后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每周巡河不少于3次,巩固整治效果,确保河道治理健康有序发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51.7万亩,建成泥石流拦挡坝59座,固床坝95座,谷防坝890座,截流沟13.1公里,护坡岸堤3.4公里,排导槽25.8公里,拦蓄泥沙330万平方米,沙滩造田2.1万亩,保护农田1.4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

一、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保护治理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均在大力推进不同地理范围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作,四川、贵州分别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内蒙古提出建设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此外,北京、青海、福建、浙江、甘肃等一些省市也相继提出建设各自区域性的生态屏障。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贯彻了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符合东川区发展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

(一)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东川担当。20185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项重要原则,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昆明市和东川区而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作为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开创性的生态工程、基础性的发展工程。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二)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是东川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仅占金沙江流域面积0.68%,但每年向金沙江输沙量占比高达6%,占长江总输沙量的2.5%,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是长江上游其他地区的十倍。每年洪旱灾害频繁发生,对城市、集镇、乡村、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较大损失,严重影响着长江防洪以及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的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

(三)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治理保护是补齐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20151月、2020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均指出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东川区作为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上限,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空间问题与产业转型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环境保护问题是东川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是昆明市和东川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点和痛点。

二、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东川区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的矿业开采和过度垦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面对既要保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又要加快经济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现状的双重压力。在发展方式落后、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又要走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路,给东川未来发展带来很大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仍是解决东川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东川底子薄、财力不强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如何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这篇文章,是昆明市和东川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生态治理任重道远。东川2019年森林覆盖率仅为38%,远远低于全省60.3%的平均水平,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高达54.4%,且是全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土壤侵蚀面积达127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8%,对金沙江年输沙量1000多万吨,占该流域输沙量的68.5%,威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及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站群的正常运转。此外,区内长期矿业开采形成了约600万立方米的地下采空区,已塌陷100余平方千米,存在3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东川区生态环保事件频发,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环保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央、省、市领导曾作出批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省、市围绕小江环保整治工作频繁开展专项督查,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环保工作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同时,东川还是重金属污染高危区域。

(四)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财政紧张,本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资金筹集难度大。目前,小江流域依靠政府筹集,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不畅,以市场化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多,虽然探索了PPP模式,但大多数PPP项目投资额度较大、运营周期较长、收益不确定等问题,让一些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同时,东川自我n>造血能力弱,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措未形成社会化、多元化,依靠投融资筹集资金的能力较弱。

(五)河道采砂管理矛盾大。随着城市建设、堤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邻近地区对河砂的需求增长,采砂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较快。河道采砂投入少、利润高,且小江河砂品质较好,导致小江干流采砂与河道保护存在冲突、矛盾。

三、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的实施,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关注。小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金沙江的重要支流,如治理不好,不仅影响金沙江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还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金沙江小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保护治理,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一是完善小江流域空间管控机制。在《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基础上,统筹编制小江流域(昆明段)环境保护及构筑金沙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相关规划,综合考虑人口负荷、土地开发、资源利用、环境承载、功能划分等因素,科学划定小江流域(昆明段)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推进国土空间管控,并做好与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及昆明市三线一单的衔接,确保一江清水流出昆明。二是推动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进一步细化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规划及政策扶持措施,把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环境治理保护作为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二)推进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生态修复和沿线山川绿化。一是加强河道两岸生态修复。紧密结合河道治理和城市的建设等工程,遵照现有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要求,开展造林绿化与景观培育建设。尤其要注重河道野生湿地动植物生境恢复、特色水生植物繁育、驳岸生态绿化建设、湿地汇水面山植物修复、生境岛恢复,通过建设生态护岸、种植水生植物、设计艺术小品、构建亲水平台、营造近河湿地等措施,提升河道观赏性。二是开展沿线国土山川绿化。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防护林建设,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保护制度。持续开展城镇面山、裸露山体造林绿化,实现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宜林荒山、荒坡。创新国土绿化机制,鼓励造林绿化主体多元化。加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推进三水共治,守护好一江碧水。一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项目包装,整合不同层面、渠道的专项资金。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争取和推进小江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分类完善小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二是严格处置城镇污水垃圾。加大管网建设及污水收集力度,完善城区截污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城区排水体制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改造,确保更多污水得到处理,发挥污水处理厂最大减排效能。在东川主城区的新建小区、已建设完成的广场、学校开展雨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三是严格治理工业污染。排查清楚三磷问题清单,通过三磷专项排查整治,从源头控制三磷污染,推动磷化工产业链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开展清废行动。按照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要求,加快推进矿山转型升级,使矿山布局进一步合理优化。积极推行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整顿、关停、搬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等措施使工业污染得到削减。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对高耗水企业进行改造,提高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污。四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农田氮磷拦截等农田污染综合控制技术,在小江流域两侧区域开展农田氮磷拦截工程示范。五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以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以七改三清工作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技术。六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合理有序开采河砂,根据河流具体情况,按照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清淤疏浚,清除垃圾,拓宽河道,加深河床,修坡筑堤,全面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开展截污治污,同步修建沉砂池和拦砂坎,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从源头上防污控污,实现河道清洁畅通。

(四)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将矿业开采对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环境保护的影响降至最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制定出台《东川区绿色矿山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推进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创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走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结合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大生态战略行动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标准领跑、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激发活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引领带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升矿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力争到2022年,全区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区80%以上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形成节约高效、环境美丽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

(五)积极推进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201910月,东川区被列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第二批)。根据《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基地按照建设具有示范性和引领作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东川区固有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引进产业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规模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落地,开发和推广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和高附加值产品,构建和延伸跨企业、跨行业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促进东川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大发展,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

(六)健全完善大保护工作新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是创新推进开发式治理模式。按照原国土资源部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沿线矿山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恢复和综合治理。在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河道治理,尤其是调和河砂开发和河道保护矛盾方面,也可参照该模式,在有效治理和保护的前提下,由治理主体进行合理化开发。二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金融服务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设立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金融机构、保险资金等多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企业和个人违法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成本。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以往大开发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狠抓中央、省、市督查移交问题整改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不断完善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大保护工作新机制,形成推动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七)严格执法和监管,以铁的手腕抓好环境治理。一是强化绿色发展法治保障。强化环保与司法联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完善环保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有奖举报、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推进环境执法监管规范化、效能化。二是强化环境保护问责。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完善环境监控平台等设施,以铁的制度和手腕做好各项环境治理工作,用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推动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县、曲靖市会泽县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强化区、乡镇(街道)两级环保执法力量,保障履职需要,确保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匹配。

(八)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子,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从供给侧发力。组建小江流域(昆明东川段)治理公司,围绕美丽生态、美好生活两条产品线,统筹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按照全流域统筹、分区域规划、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梳理项目,精准发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价值提升。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升级。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指南(试行)》《云南省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等对工业布局要求,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流域的具体情况,对流域内的产业进行定位和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发展新兴生态产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兴产业,聚焦自然资产、产业运营资产、民生资产,以流域治理+”为突破口,进行城乡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的开发策划,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打造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