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2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显现——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的丽水实践

今天的丽水人,有着前所未有的自信——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号角响起,他们正加速奔向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强起来”的新图景。

这张图的起点,不算优越。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丽水青山绿水底色鲜明,红色资源优势突出。但全域属于加快发展地区等现实,也让人们焦虑,“红绿融合”这一支点,能否撬动跨越式发展?

这张图的架构,令人期待。

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牵引,丽水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开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规划、进决策、进考核等机制,培育了一套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创新了产业赋能、品牌赋能等示范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如同一次化学反应,激活山区非凡能力。两年来,“绿水青山”如何量化、交易、增值等一系列难点破题,丽水GEP持续稳定增长,GDP迈上1500亿元新台阶,市域综合实力从全国中下水平跃至中上水平。

解开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钥匙之一,就藏在“丽水样本”之中。

破冰——

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国字号改革走过1000个日夜

丰收时节,云和梯田所在的崇头镇又闻喜讯——云和县政府采购生态产品的尾款完成审核,即将拨付。

钱不多,208.46万元,却史无前例。

去年4月,云和出台浙江首个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暂行办法,按2018年度GEP核算结果的0.2%,向崇头镇、雾溪乡两个试点乡镇购买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洪水调蓄等4项生态产品。首年付70%资金,次年按生态环境质量支付30%,限定用于生态修复、惠民帮扶等。

“一次破冰!”崇头镇党委书记刘锋说,此前,针对公益林、河流等的政府拨款,均被称为“补偿”,“相当于守着绿水青山向财政要钱,现在县里向我们购买,主动权变了,保护和发展底气大不一样了。”

从“补偿”到“采购”,一词之差,折射出生态建设和发展模式之变。

“很多生态好的地方难以打开转化之路,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本质上是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的生态产品。”丽水市发改委主任饶鸿来说,国家试点的目标,正是重塑理念、重构机制,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显现,实现GEPGDP高效率、高质量转化。

破题,从构建GEP核算体系开始。丽水请来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智囊团”,设计三大类、46个小项指标体系,科学、系统地为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定价。

“我们村的生态,值1.6亿元!”首个GEP核算试点村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村民犹记得初见报告时的震撼。如今,整个丽水,GEP核算体系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空气、水源、土壤等都有了明确“身价”。

试点,演绎出丰富的应用场景。最近,云和县安溪乡一宗商业用地挂牌出让,引发热议。“因为生态环境好,这一区块被划为‘生态地’,价格评估时纳入GEP核算标准。”云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伟君说。

也就是说,458万元的土地出让金中,要拿出34.88万元,作为生态环境增值部分,用于当地环境改善、生态产业扶持。目前,云和累计出让“生态地”6宗,获得143.16万元生态环境增值资金。小小一步,是“谁保护,谁受益”理念的实践,也蕴含基于生态产品供给的财富分配方式变革。

两年来,除了政府采购和财政制度变化,丽水开创性地将GEPGDP作为“融合发展共同体”,确立为核心发展指标。同时,GEPGDP双增长、GEPGDP转化率等4个方面30项指标,列入市委对各县(市、区)年度考核、专项审计指标体系。

一种发展新范式,显现轮廓——

索取和使用生态产品的主体,必须付费;供给和保护生态产品的主体,获得报酬;费用标准,按GEP核算数据制定。全球携手共进,寻找不同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这是丽水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站在迈向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口,接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从“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丽水全面开启新一轮改革,并欲借此,彻底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突围——

跨出“小循环”涌入大市场,让好生态卖出好价格、实现高价值

凭借一张特殊价目表,景宁县大均乡一家民宿,赚足了好奇心——880元到1580元不等的房价中,有依据房型、配套等因素制定的基础价,也包含150元“空气价”、100元“环境价”等。

“这是依据区域GEP中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产品计算出的价格,起初没人理解,现在很多人认同了。”民宿主吴聪说,推行两年来,“好生态卖好价格”真正深入人心。

翻阅丽水2018年度GEP核算报告,三类生态产品中,调节服务产品总价最高,文化服务产品其次,两者占比超90%。但这两者向GDP的转化率不到28%,远不如物质生态产品。这是山区发展的潜力,更是必须跨越的障碍。

缙云县大洋镇,率先突围。去年5月,国家电投集团投资的大平山光伏发电项目协议中,首次出现“购买生态产品”条款——基于GEP核算数据,企业向镇里支付279.28万元,购买项目区域生态调节服务产品。

一个月后,青田与杭州宏逸投资集团达成协议,就“诗画小舟山”项目使用的生态调节服务产品,后者向小舟山乡付费300万元。

自此,生态产品交易一举跨出政府内部“小循环”,涌入能量无限的大市场,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一套供需结构清晰、规则明确的市场交易体系,逐步搭建并完善——

丽水明确: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交易,以县(市、区)为主体开展;文化服务生态产品交易,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全市174个乡镇全部成立生态强村公司,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包装等,破解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缺失问题;丽水市级和下属各县(市、区)“两山银行”组建完成,解决市场交易平台缺失问题。至20219月底,仅市级“两山银行”就完成交易5324宗,成交金额8.77亿元。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瞄准自身定位和优势,丽水还在构建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生态产品显现更大价值。

两年来,地处瓯江畔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清洁空气、优质水源,吸引了丽恒光微电子、香农通信、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团队、头部企业入驻,跻身全省新兴经济赛道。

“生产硅单晶外延层的超净车间,对环境要求极高,每立方英寸空间内,灰尘颗粒直径不能大于10微米,丽水完全符合要求。”来自上海的晶睿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张峰说,他们于去年5月落户丽水经济开发区,眼下一期厂房投产,月均销售达2000万元,预计明年产值超5亿元。

除了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旅游业,如今的丽水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泉”“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路”等品牌。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风景……每个品牌背后,都是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优势。通过联盟认证、质量追溯、文化创意设计等全方位“打法”,这里初步探索了一条生态产品增值溢价的市场化路径。

开拓多元高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丽水这盘生态棋,下法已焕然一新。

跃变——

从“信用兑换”到“资产一键交易”,数字化改革牵引生态治理能力变革

一早,云和县雾溪乡大岗村村民蓝伟虹,走向村口的“两山超市”。挑选所需物品、输入身份信息、扣除兑付积分,5分钟后,她提走了纸巾和肥皂。

山乡雾溪有近千百姓居住生活。但作为全县70%人口的饮用水源地,这里旅游业、农业开发都严格受限。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如何实现?

改革,创造新思路。去年7月,乡里利用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资金,开发了“生态信用数字管理平台”,探索“生态行为价值转换”。每位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抚育水源涵养林等,按照评价指标计算为“生态积分”,再转换成“以分易物”“以分贷款”资格和额度,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入动能。

整个丽水,一个名为“绿谷分”的生态信用评价应用,也将200多万居民的生态行为与公共信用连接,并给予酒店住宿、景区门票等优惠,引领绿色生活潮流。

这背后,一套与GEP核算挂钩的金融支撑体系,也在成型。如今的丽水,有与生态信用分挂钩的“两山贷”,有基于生态产品产权、未来收益权等开发的“生态贷”,真正实现了GEP可质押、可融资。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生态抵(质)押贷余额187.5亿元,累计发放“两山贷”3.73亿元。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从源头上推进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重要变革,开辟了山区发展新格局。”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说,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丽水具有特别的示范价值。这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将为全国与丽水属于同样类型、处于同样发展阶段、具有同样发展情况、同样渴盼加快发展的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一个更宏大的梦想,由此开启。丽水城区联通大厦内,跟随大屏演示,“天眼守望”生态服务平台揭开面纱——

它的接口,连通来自21颗遥感卫星、城市物联网、森林红外监测等系统数据;它的内核,置入GEP一键核算、一键交易等应用。“再偏远的村里,任何一点自然或人为破坏,都会转化为环境要素变化,影响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和交易。”丽水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止于此,随着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的股权重组谈判加快推进,丽水正开展生态产品交易通用规则设计。未来,随着林权、碳汇、用能权、水权交易等模块加载,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或将实现。

从构建生态信用体系,到打造生态治理引擎,再到创新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日益完善的数字化集成应用,产生“1+1>2”的力量,激活绿水青山的潜能,酝酿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新一轮跃变。

GEP概念提出者之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评价:“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是需要全球共同破解的难题。尽管美国、巴西等国的一些地方都有尝试,但全方位、系统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目前仅丽水一地,这将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