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18

    来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验交流之四:湖北省宜昌市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湖北省宜昌市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湖北省宜昌市是传统化工大市,化工产业体量大、层次低、布局散乱、安全环保问题突出。近年来,该市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化工过剩产能,一手抓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编制《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统筹全域范围化工产业空间布局,将全市划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整治关停区和禁止发展区,明确不同发展导向。优化提升区以建设绿色智慧园区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引导园区外企业高标准搬迁入园;控制发展区严格控制化工产业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现有企业在等量或减量替代前提下改造升级,实现安全环保达标和清洁生产;整治关停区依法推进企业转产或搬离;禁止发展区严禁发展化工项目。

二、分类施策,以搬迁促转型。在抓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将全市134家化工企业根据不同情况按关改搬转分类施策,以安全环保标准倒逼34家化工企业关停,以市场机制推动57家企业自主改造,以政策资金扶持引导36家企业搬迁,对有意向转产的7家企业实施转产改造升级,不搞一刀切式治理和行政强制命令。制定《宜昌市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南》,从投入产出强度、产业定位、技术水平、安全环保风险等方面提高企业搬迁入园门槛,让企业在搬迁中实现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升级和转型发展。

三、链条布局,集群循环发展。强化产业链培育,有针对性地引进下游配套型、服务型、延链型项目,促进化工产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构筑循环对接、互补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园区内部循环、集群发展。如兴发集团,围绕资源利用最大化布局产业链条、创新生产工艺,推动磷化工产业上下游配套、集群发展,以磷为起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主线,构筑循环对接、互补发展的硅化工、氟化工、氯碱化工、农资农药产业链条。

四、强化支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10亿元引导基金、5亿元搬迁入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导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实施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落实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磷化工循环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一次性贷款20亿元,用于宜都化工园区承接长江沿线1公里化工企业搬迁转移;发行30亿元绿色债券用于支持长江宜昌段化工污染治理及园区绿色化改造项目;成立30亿元化工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做好再就业服务,对分流职工,结合实际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